第二天依然是細雨綿綿,雷師傅今天罷工了。
楊慶孤零零的待在家裡。
他看著倒塌的院牆,不知道在想什麼
這年代,其實還是有些可以個人乾的事情的,比如走街串巷的剃頭匠,磨剪子菜刀的,補鍋的。
還有一些傷殘人員沒有合適的工作,街道也解決不了生計的做起了像修鞋、糊紙盒等工作,這也算是一種個人事業。
有些人總是需要生路的,街道給安排了不,怎麼辦,隻能自我救。
就像顧寧家,糊紙盒都快成為了他們家的支柱產業了。
後來因為跟著楊慶學釣魚,釣魚又成了他們家的第二副產。
今天因為有雨,顧寧也在家看著雨發愁。
公爹一邊糊著紙盒子,一邊看著她,他看出了她的愁緒,問道。
“怎麼了,家裡這兩天不是好多了嗎?”
顧寧拿出了藏的嚴實的魚餌。
“這是楊慶給我的,這些天釣魚,也掙了五六塊錢,加上糊紙盒的錢,足夠咱們把定量都買回來了。”
“但是魚餌隻有這些,沒有了去哪裡找?”
老李糊著紙盒,指點道。
“那就去挖蚯蚓,我聽閆富貴說過,蚯蚓比玉米糊管用。”
顧寧卻搖搖頭。
“有人用蚯蚓釣,效果很不好,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這些魚竟然不喜歡吃肉,反而喜歡吃粗糧做的魚餌。”
“那就是這魚餌加了什麼東西。”
顧寧倒是聽楊慶說過,裡麵有魚內臟。
可是她沒有啊,釣到的魚她都賣了。
“算了,不行雨停了我就是去挖野菜。”
“我們吃菜團子,多的曬乾,剁碎了等沒吃了煮著吃。”
“總歸是能撐過這幾個月的,等到夏糧出來了就好多了。”
公爹這時候,突然說道。
“我聽說今年國家鼓勵鄉村集市。”
集市,其實和鴿子市差不多,不過是由官府牽頭弄的。
為什麼要弄集市?
因為農村更難,很多人已經挺不下去了,集市成為了一種資源平衡的手段,也是活著的一種希望。
顧寧不明白公爹的意思。
“我們也沒錢啊。”
老李拿出糧本和副食本,采購證。
“你用我們現有的錢,把我們的針線火柴,油,肉,布,等等,能買的都買回來。”
“然後拿到集市上,全都換成粗糧。”
顧寧愣住了。
“那不是投機倒把嗎?”
老李反問道。
“官府為什麼開集市?”
顧寧不知道。
老李告訴她。
“就是讓過不下去的人,投機倒把。”
“我們隻用自己的東西換點粗糧,沒有事的。”
顧寧不敢去。
“那我去問問楊慶。”
經過釣魚的事情,她有點拿楊慶當主心骨了。
其實現在已經有一些人反應過來了,這是一次對經濟管製的放鬆。
在此期間,有些人抓住機會,發了財。
比如有人抓住機會,幫飯店,工廠食堂或者屠宰場宰牲口,宰完是不給錢的,而是讓他拿走不要的內臟骨頭什麼的。
這人再把這些東西處理一番,再拿到收購站,換成票。
(以前的肉收購就是這樣,給你一部分錢,一部分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