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做的事,實在是突破道德底線。
誠然,在曆史長河中,像陳友諒這般昏聵的君王也有,哪怕是賢明的皇帝,也有不少是銠色皮,比如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等等等,以後的清朝,這種事跡也不勝枚舉。
但是,他們都沒有和朱瀚以及朱元章生活在一個時代,倒不是說朱瀚和朱元章的道德底線高,而是兩人從卑微中崛起,道德觀更符合普通人的想法。
對陳友諒的這種行為,朱瀚隻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惡心!
但同時,朱瀚也對朱元章伸出大拇指“哥,你可以啊,探子都安插到皇宮去了,這種私密事都能探聽出來,這諜報工作做的真不錯。”
被朱瀚誇了一句,朱元章顯得很得意,然後很嚴肅的說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咱看來,情報同樣重要,最近咱看書的時候,看到了韓信的背水一戰,背水一戰是兵家大忌,他之所以敢這麼做,是因為他提前得到了準確情報,並且做出了相對應的安排,這才敢背水一戰,所以之前你說找探子,這句話咱現在越來越認同。”
朱瀚對朱元章伸出大拇指,就朱元章做的這些事,他即便是通曉五百年的穿越者,也不得不對朱元章佩服。
朱元章的成長,不需要被神話,朱元章是草根中的皇帝,為了避免被野心膨脹的人模彷,在原來的曆史中,文官們為了維護朱元章的統治,讓世人認同朱元章得到皇位的正統性,在給朱元章續家譜的時候,讓朱熹成為朱元章的祖先,讓世人知道,他朱元章不是草根,而是家道中落,然後朱元章襲承朱家氣運,再造乾坤,所以那些想成為皇帝的人就不要再打主意了,你們的老祖宗裡麵沒有朱熹。
但是,在這一世,朱元章並沒有被安上一個不存在的祖宗。
首先一方麵是文官的勢力,較之另外一個世界中要弱很多。
朱瀚帶頭衝鋒,直接把文官心中的聖地孔家給掀翻。
經此一事,文官勢力再也無法和皇權抵抗。
至於文官所說,擔心有野心的人知道朱元章的出身後效彷朱元章的做法,朱元章絲毫不放在心上,反而哈哈大笑“如果有百姓跟著彆人造反,那就是咱朱元章沒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如果一個朝廷連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能力都沒有,那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要我說,這樣的朝堂趁早推翻為好!”
朱瀚對朱元章的話表示認同,但卻把其他大臣給震住了,他們不敢相信的看著朱元章和朱瀚,心中暗道自己這是服務了兩個什麼玩意。
哪個皇帝不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存世萬年?能夠代代流傳?
可到了朱元章這兒,怎麼又變成了另外一回事?
他們似乎並不在乎大明能夠長久,而是認為對百姓不好,這個國家就應該被推翻,這在很多人眼中,朱元章就是皇帝中的異類。
但再看看朱元章做的事,那的確是異類,打下了,還東征西討,把周圍的小國都納入到大明版圖中,而且還在繼續擴張,比鐵木真都要瘋狂的戰爭狂人。
鐵木真和忽必烈在打仗的時候,他們好歹是通過陸地去征討的,朱元章玩的更野,他不僅在陸地上打,在海上也打,可偏偏就被朱元章打贏了,而且還發現了很多從未開發過的肥沃土地,讓人聽到就忍不住眼熱眼紅。
最重要的是,大明的人口破了兩億,目前還正在不斷地增長中,這還不算大明在海外一些飛地的土著,如果把那些人都加入進來,大明的人口比想象中的還要大的多。
當初反對朱瀚、朱元章的那些人,現在都已經不敢說話了,臉被打腫了,誰還敢再言語?惹急了朱元章,直接就把他們都送到海外教土著人四書五經去。
而且,朱元章打下來這麼多土地,對百官們也有好處,他們不用偷,不有搶,也不用收受賄賂,他們隻要把自己的工資和棺材本投進去,每年的收益就可以讓他們的收入翻三倍。
自己就能賺很多的錢,誰又願意去收受賄賂
朱元章現在鼓勵大家把錢拿出來去做投資,賺的錢都能說清楚錢的來曆,朱元章也不能給他們扣上‘貪官’的帽子。
這種商業投資的行為,根本不用承擔風險就把錢賺了,這樣的好事誰不願意參與?
朱元章說道這種情況的時候,有些唏噓
“沒想到,最後竟然是咱讓他們不用貪汙的。”
這也算是變相的高薪養廉。
“哥,這很正常,大明的發展受製於這個時代,畢竟現在有錢的商人不敢輕易的為大明投錢,擔心被我們當成韭菜割了,有錢又不需要擔心被割韭菜的,隻有這些朝堂上的官員。”
朱瀚看得很透徹,對朱元章解釋道“商人們看到官員投錢,再加上一些知道我們政策並且相信我們的商人,也願意給大明投資,就會帶動更多偏遠地區的商人也加入其中,如此一來他們的利益就和大明綁定,成為大明利益團體的一部分……當然,最多的還是百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頓了一下,朱瀚繼續說道“如今大明在籍百姓已有兩億,他們每人拿出一個銅板,就是天文數字,在以後發展商業的過程中,他們才是我們需要的主力軍。”
朱元章點點頭,這一點朱瀚和他說過,他們要引導百姓“可是,這些官員怎麼辦?他們比其他人起步早,等百姓開始投資的時候,官員們他們就已經霸占了各行各業。”
“不會那麼長時間,最多一年,就會有百姓投資進來。”
朱瀚笑著解釋,“至於朝堂官員,到時候讓他們撤出就好。”
朱元章聽朱瀚說的這麼輕鬆,卻並不讚同“說得輕巧,他們看到了錢,怎麼舍得撤出來?”
“不撤出來那就去做生意嘛。”
朱瀚想到後世有名的‘下海’浪潮,對朱元章說道“哥,官員下海經商,對大明的發展是好事。”
士農工商,士是排在第一位的,所有讀書人哪個不是為了進入朝堂,光宗耀祖?
商是最讓人鄙夷的行業,他們怎麼可能願意舍棄了官職,自己跑去經商呢?
“為什麼不呢?經商多自在。”
朱瀚對朱元章說道,“士人鄙夷錢財,但他們又是最需要錢的,有些人把錢看的特彆重,否則他們又怎麼會去貪錢?如今我們給他們一個經商賺錢的機會,他們能不去做?哥,隻要我們製定出一係列的律法、製度,保護商業的正常運行,限製官僚體係對商人的影響,會有腦子比較活泛的人去經商。”
朱元章聽完朱瀚的話以後,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朱瀚說的對,但他也提出自己的問題“這些規則製定下來,估計會需要很長時間。”
“應該不會,畢竟製度不是一下子製定成功的,我們可以先製定出來,然後再查缺補漏嘛。”
朱瀚從不認可什麼老祖宗之法,有些東西要遵守不假,但也有些東西已經成為糟粕了,即便保留下來也沒什麼意義。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留下有意義的,摒棄毫無意義的,大明的國策,絕對不是一成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