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自己也發現了,所以他開始遠離這三個女人。
但是這三個女人都不是省油的燈,尤其是從風月場所出來的,這兩個女人。
她們的手段是千奇百怪。
如果說張母一開始拿捏不住顧靈這個兒媳婦的話,按照當事人的思想。
那就一定要拿捏住一個女人最內心深處的軟肋,那就是孩子的事情。
她覺得一個女人不管是多麼強硬,如果是遇到了孩子的事情,那麼基本上都是有可以商量的餘地。
張母就是這麼想著的,她想著如果是說自己還有其他的孫子孫女之類的,那麼她現在的孩子就沒有那麼金貴了。
沒有那麼金貴,那麼自然就有談判的餘地。
張母自以為是的想著,也得虧現在顧靈聽不到她的心聲,不然非得笑吐了不可。
她和她的好兒子張豪,好像從頭到尾都沒有擺清過自己的地位,好像覺得委托者的這兩個孩子一定要繼承他們家的那點破爛玩意兒。
說真的,張豪手底下的那一丁點資產,真的是讓顧靈有些看不上眼。
為什麼呢?
因為委托者的家底實在是太厚了,雖然說商人的地位是相對在清朝的時候確實是有一些低。
可是架不住人家有錢啊,日子過的那叫一個滋潤,起碼比起那些自詡為寒門子弟的人,吃著上頓沒下頓,吃著這頓沒那頓的日子來說已經好上了太多。
隻是說人家的名聲上好聽一些,商人這邊確實是不大好聽,但是日子過的瀟灑。
尤其是清政府已經滅亡之後,那更是亂糟糟的亂世,那也是銀子和槍杆子比較硬氣。
但是這個世界又有一些不同,就是說還沒有亂到那個地步,也有官府,也有當官的。
但是已經沒有那麼封建迂腐了,而且人家他們也需要有銀子鋪路,那商人這邊也需要你便利。
大家不過就是各取所需,誰也沒比誰高貴上多少。
反正做生意的都是要交稅的,給誰交稅不是交,反正都是要拿來建設國家的。
更何況顧家這邊,在這個縣城裡麵,可以說是民生數一數二的。
為什麼呢?
因為顧家這邊照理說像這樣的大戶人家家裡麵應該是妻妾成群,兒女成群的。
但是人家不是,奇怪就奇怪在顧家,人家對於妻子來說非常的忠貞,不管是隻生了一個兒子或者是一個女兒,都是這樣子的,沒有說納妾的想法,也沒有說是去煙花場地。
委托者的父親是這樣,當然,往上麵數也有幾單人也是這樣子。
隻是可惜了,委托者被教的太過於傻白甜了,太過於相信男人了。
才會造成這樣的局麵。
還有一個方麵,那就是顧家在這裡算得上是做慈善很猛的人。
怎麼說呢?
曆朝曆代,不管發展的怎樣,都有一些窮苦的老百姓,尤其是一些孩子,生下來之後,因為各種原因被父母拋棄了。
這些孩子沒有自保的能力,就隻能聽天由命,顧家就出力出錢,修建了慈幼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