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事情江凡就交給傑瑞和鬆下了,同時還讓他們儘快收購一條電視機生產線運到華夏來。
顯像管電視機其實華夏很早就能生產了,64年華夏生產出了第一支可以批量生產的黑白顯像管。
66年生產出了第一支彩色顯像管,並在73年的時候開始試播彩色電視節目。
而且78年的時候國家就批準魔都進口了一條電視生產線。
隻不過那條生產線到目前還在建設中,想要投產起碼需要再等兩年。
江凡就是要利用自己掛逼的優勢,以最快的速度建設一條完整的電視生產線。
這樣江凡就能趁國外品牌電視機沒進來之前打下堅實的基礎。
江凡相信隻要自己的品牌有先發優勢,即便國外品牌進來,也不會動搖自己的地位。
傑瑞和鬆下那邊配合的也不錯,鬆下的公司給傑瑞的公司下訂單,購買了三台白頭鷹那邊淘汰的大型計算機。
因為是出口倭國,所以這單生意順利完成,計算機很快就裝船發往倭國。
同時鬆下在倭國收購了一條完整的黑白電視機生產線,又把三台大型計算機拆散,打包在電視機生產線裡發往了華夏。
這一套操作可以說行雲流水,等生產線到華夏的時候,大型計算機也就同時到達了。
江凡在津門碼頭接收了全部貨物,並在當晚將生產線和大型計算機全部收入空間倉庫。
經過維修廠的維修,生產線和計算機不但完好如初,全部數據也都被分析了出來,並打印成了紙質說明書。
因為三台大型計算機屬於高科技的玩意,所以華清、京北兩所大學組成了聯合專家組入駐一分廠,就是為了儘快把三台大型計算機的情況摸清。
春妮兒同學因為江凡的關係,也有幸進入了專家組,隻不過此時的她還隻是專家組裡的記錄員,根本沒什麼存在感!
專家組拿到完整的計算機資料,很快就熟悉了計算機性能,這三台大型計算機雖然是白頭鷹的淘汰品,可在華夏卻成了香餑餑。
軍方搬走一台,軋鋼廠死活扣下了一台,最後一台給了華清和京北兩所大學。
至於那條電視機生產線,一分廠的公關小組再次出馬,日以繼夜的研究資料,以便能準確無誤的進行組裝。
同時江凡還請大領導出麵,從津門電視機廠直接調來了一百名工人。
這些工人將成為春江集團的特彆顧問,主要任務就是幫助春江集團培養電視機生產線作業工人。
至於春江集團電視機廠的工人,江凡則給了街道馬主任一個麵子,讓她幫忙招四百人進廠。
對於街道那位馬主任來說,這可是四百個工位,雖然江凡說明這不是鐵飯碗。
但是現在春江集團的名聲已經打出去了,甚至有人喊出了“寧要春江一塊磚,不要國企一個碗”的口號。
因此春江集團四百個工位放出去之後,馬主任家的門檻都快被踩平了。
好在馬主任這人辦事還是有些原則的,四百個工人都是按照江凡的要求,起碼都是初中以上文憑,年齡也沒有超過25歲的!
這四百人一到位,立時就被分派給那一百名津門電視機廠借調來的工人手裡。
一百名工人每人分了四個學徒,從理論知識,到實際操作全套的往學徒腦子裡灌,學徒也都拚了老命的學。
沒辦法,江凡給師徒雙方都開出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