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山下村子裡的人,就沒有哪家的小孩沒來過茶山的,自然知道茶廠的要求。
更彆提茶廠安排的巡山的人員,也會偶爾拿著個喇叭說說采茶要求。
雖說采茶工作不複雜,但有些是新手,怕大家不了解,也會有人專門講解的。
還有就是為了監督大家。
畢竟這麼大一片茶園,這麼多茶葉呢,也怕有人采了茶葉以後,偷偷拿回家。
這種人也是有的,但一般巡山的人員,會把這類人追回來。
反正附近的村民不會乾這種事情,畢竟這又不是一錘子買賣。
這年年都要來采茶,把人得罪了,難道以後都不來了嗎?
再說,想喝茶,半山腰也有很多野茶樹,自己摘點回去,自己弄,也夠喝了。
一個人一天又能喝多少茶葉呀。
乾這種事情的人,一般都是很遠的村子來這邊碰運氣的人。
“原來這裡麵還有這麼多門道。”
“那當然。你看這旁邊站著的人,你看看他們是不是在篩選自己的茶葉。跟著學就是了。”
“麗麗說的好有道理。”
“我們這三籃子茶葉要不要全部倒在一起?”
“不用,這品相不一樣,混在一起賣不起價,不如分開稱重。說不定最後算下來,還能多賣些錢。”
“好吧。”
“走了,我們去排隊了。”
“走走走,一起去。”於是一行6人一起去排隊了。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6人摘了多少茶葉呢。
其實現在稱重的那裡也沒幾個人排隊,
畢竟現在才5點的樣子,時間好早,大部分人都是要采摘到6點的樣子,才會陸陸續續的收工。
有些家裡住得近的,采摘到7點多,甚至更晚才收工也是有的。
“趙大娘,你這下午采的茶葉沒你上午采的品質好。
你這下午采摘的嫩芽,葉子都長開了,不過看在你這每一根葉子都沒壞的份上,給你算3毛。”廠門口坐著一位中年男子,他就是這片茶園的老板。
這個老板姓譚,家在茶山下的村子裡,不過跟羅葉他們不是一個村的。
每天這稱重定價的活,都是譚老板親自在做。
譚老板一邊看品相一邊給大家稱重,順便支付工錢。
趙大娘聽譚老板這樣說,也沒意見:“行。”大家都是這個價,沒什麼好說的。
譚老板:“你這有2斤3兩,按3毛一兩的價格,總共6塊9,你有沒有一毛,我給你7塊錢。”
“有,一毛錢。”趙大娘摸出個手帕,打開手帕,從手帕裹著的錢裡麵拿出一毛錢,遞過去。
“咯,拿著,這裡是7塊錢,數一數,當麵點清。
走出了這裡,錢對不上的話,我可不認賬哦。”譚老板把身後籮筐裡麵的錢遞給大娘。
又從身後拿了一個空籃子,把剛剛放入秤盤裡稱重的茶葉倒入空籃子裡,再把籃子放在身後的空地上。
等待後麵的工人,自己來領取需要製作的茶葉。
“好,謝謝譚老板,沒問題。譚老板明天見哦。”趙大娘每天都來采茶,今天早晨天沒亮就來了,
早晨采摘的茶葉是嫩芽,比下午采摘的品相好,算的5毛一兩。
上午10點多的時候,大娘就帶著茶葉來稱重了,賺了5塊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