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上,有諸佛論經。
寶殿佛塔,廟宇寺庵,無不儘善儘美,祥氣氤氳,比之天宮也不差半分。
觀音駕馭蓮台,直入大雄寶殿,行禮道
“啟稟我佛,西遊之事,有下界妖王出手攪亂,弟子不敢擅專,特來稟告佛祖。”
說罷,便將萬壽山一事說出,並推測前幾難很可能也被火麟王插手。
佛祖聽罷,亦是說道
“前些日子,太白金星言說此事,雙叉嶺上本有他的兩難功德,誰知妖魔憑空不見,令玄奘安然渡過。”
觀音大驚,“莫非也是火麟王所為?玄奘剛上路,他是如何算得前因後果?”
佛祖搖頭道“隻怕不止雙叉嶺,玄奘出世便有三難,原是以這三難功德護身用。”
“如今想來,恐怕玄奘出世那三難,也被火麟王破去。否則有功德護體,前些日子也不至於被悟空打死。”
觀音大駭,若是細細思量,悟空沒能戴上金箍,說不得也是火麟王暗中出手。
再往遠處說,萬靈山能聚集這麼多應劫之人,當真是巧合嗎?
觀音徹底不淡定了,八十一難前因後果,連佛門也不能儘知,卻被一下界妖王儘數掌握,玩弄於股掌之中。
“莫非……這火麟王當真能算儘三界不成?”
提前幾百年算儘大劫因果,此等手段,洪荒億萬年未曾聽聞。
佛祖看向東方,淡淡道
“三界中,何人能推算大劫因果?”
觀音花容失色,喃喃道
“聖人之下,無此手段,混沌中的六位,碧遊宮那位不善於此道;巫妖量劫後,娘娘避世已久;西方二聖更沒有理由出手阻撓,唯有太清與玉清……”
“不對不對,玉清一向不喜妖族,這麼說來,是太清!”
佛祖看向下方失神的觀音,輕喝一聲“回神!”
觀音猛然回過神來,渾身冷汗。
好險,居然差點走火入魔。
修為越高,見識越廣博。便越自信從容,因為他們熟練地掌握了世間萬物運行邏輯。
而一旦出現與認知不符的事情,三觀便會碎的徹底。
佛祖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大劫之力,非聖人可擋。”
“燃燈老師尚在朱台與太上對弈,便托其問個明白也好。”
燃燈輩分極高,比佛祖前世輩分還高半籌,又位列過去古佛,是以佛祖以“老師”稱之
觀音麵容苦澀道“敢問我佛,若火麟王當真是聖人親傳,我等又該如何?”
佛祖麵上無悲無喜,說道
“大劫中,聖人尚且為棋子,更何況是聖人弟子。等玄奘過了萬靈山之劫,得了功德,便聯係天庭,合兩家之力,渡火麟入佛門。”
憑借姬承身上的氣運,足以彌補之前損失的功德。
……
朱淩丹台。
此地位於三十二重天,石峰如林,聳立雲端,有無數飛瀑倒懸於雲海,霞光萬丈。
太上與燃燈的棋局仍然在持續。
似他們這等修為境界,一局棋下千百年也隻是等閒。
一白鶴自西方飛來,落地化作個白衣童子,朝燃燈古佛耳語幾句。
燃燈古佛聽罷,揮退童子,淡淡笑道
“道友好福氣,收的好弟子。”
這話聽著客氣,實則有問罪之意。
太上老君自是人精般的人物,聞言便暗自盤算起來。
自家弟子不多,玄都是本體太清親傳,侍自己如師。
豬剛鬣算是外門,代表自己參加西遊。
八仙算是記名弟子,除了呂純陽偶爾犯點小毛病,這些年也十分低調。
莫非是豬剛鬣那廝,在西遊中惹禍了?
高人說話,自然得雲山霧罩,以心照不宣為最高境界。
太上老君吃了燃燈兩顆子,輕笑道
“年輕人沒經過打磨,總得做長輩的擔待些才是。”
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