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魏秉文結盟,看中的就是皇太後在後宮中一支獨大,若真出了兩宮皇太後的事情,結盟是作用相對也會減弱。
江景辰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卻又無力阻止,隻能將希望寄托在皇太後的身上。
今日若非呂恒無意間提起這件事,他根本就不知道宮裡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經此一事後也讓他意識到了宮裡宮外的差彆,同時更加堅定了要幫白芊禾上位的決心。
帝王的一言之堂,能乾隻是要素之一,並非是上位的關鍵,重要的是把握住聖上的動向,以此來揣摩聖心,從而替聖上分憂,做一些讓聖上心喜之事。
隻有得了聖心,官才能夠升得快,否則單是靠埋頭苦乾熬資曆,等到須發皆白都不一定能身居高位。
無論身處何地,不懂溜須拍馬曲意逢迎的下屬,都不會得上官喜歡,更不會有太高的成就。
想到此處,江景辰不由得長歎道“要不是事先與魏秉文結盟,眼下倒是可以向聖上提出兩宮皇太後的建議哎,天意弄人,當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萬金想了一會,開口道“公子若有意,待聖上回宮後再去說也不算遲吧?”
江景辰搖頭道“有些事情可以兩頭討好,有些事則不行,貴太妃與皇太後之間隻能選一個,我既然先選了皇太後,那就不能再去選貴太妃,否則極有可能兩邊都撈不到好處。”
萬金回應道“既然如此,要派人去盯著沈家嗎?”
江景辰搖頭道“不必了,但凡有個風吹草動都去盯著,多少人也不夠用。眼下是貴太妃和皇太後兩尊大佛過招,無論結果怎樣火都燒不過來,咱們這樣的小魚小蝦就彆去摻和了。”
宮裡發生的事情能夠影響到宮外,而宮外發生的事情影響不到宮裡。
江景辰為了不暴露事先得知消息,與往日一樣照常起來進宮早朝,得知休朝後也是裝出一副才知曉的模樣。
一次休朝,讓文武百官嗅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
各主官、主將在得知休朝之後,急匆匆趕回到衙門,緊急喊來得力的下屬,鄭重交待了一番,以至於使得各個衙門官吏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
因著遇上了貴太妃一事,吳王世子的死也最終也隻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除了吳王依舊日以繼夜的追捕這凶手的蹤跡之外,其他衙門都在休朝這日恢複了以往的常態。
禦史台。
禦史大夫孫敬遠在交待了一些事項之後,單獨把江景辰留了下來,寒暄道“在禦史台當差這些日子可有覺得不適之處?”
江景辰拱手道“多謝大人關切,下官並無不適之處。”
孫敬遠捋著短須,笑吟吟說道“除了瑜兒之外,你便是禦史台最年輕的禦史,既不是出自國子監,也非正經科舉入仕途,初入官場,若有不懂之處,儘管來尋老夫。”
聽到“老夫”這般自稱,江景辰下意識望了他一眼,心中詫異之餘,當即回應道“多謝大人厚愛,下官若有不懂之事,定來向大人請教。”
孫敬遠滿意點頭,緊跟著道“你是個好孩子,當初退婚之事想必也曾聽你父親說過了,心裡可曾怨恨過老夫?”
江景辰回了句“不敢”,緊跟著說道“當年之事父親並未多說,下官也隻是知道兩家婚約已經解除,具體緣由卻是不了解。”
當年孫家上門退親時,他遠在錢塘縣,一心所想全是如何保命,以及保命之後該如何複仇,對於所謂的親事根本就不曾在意過。
反倒是孫敬遠突然舊事重提,讓他莫名有種不安的情緒。
孫敬遠聞言,輕歎一聲,解釋道“當年的親事老夫是極為願意的,哪怕初聞你病重,老夫也未曾想過要上門退親,直到一年之後,你父親私下來找老夫,說是你在錢塘縣病入膏肓命不久矣,並以擔心影響雅兒名聲為由,勸老夫前去退親。”
有個病死的未婚夫對於女兒家來說不是什麼好名聲,更何況當時雅兒也隻幾歲之齡,背上這麼個名聲,指不定就會傳出克夫的流言,影響不可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