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袁可立:明代清官與抗金英雄的傳奇_古代曆史著名人物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古代曆史著名人物 > 第218章 袁可立:明代清官與抗金英雄的傳奇

第218章 袁可立:明代清官與抗金英雄的傳奇(2 / 2)

袁可立撫登期間,不僅鞏固了海防,還促進了地方的穩定與發展,成為了登萊地區曆史上的傑出人物,被後世譽為登州名宦祠中的登萊巡撫典範。

十、海陸相犄角奇兵複遼南

天啟二年至三年(16221623年),袁可立受命於危難之際,擔任登萊巡撫,承擔起備兵防海、讚理東征軍務的重任。麵對後金的頻繁侵擾,袁可立巧妙布局,采取海陸相犄角的戰略,利用登萊水師與毛文龍、沈有容等悍將密切配合,形成綿延千裡的戰線,有效遏製了後金的攻勢。

袁可立深知海防的重要性,他積極籌備,要求朝廷撥款加強海防建設,修繕戰艦,備足器械,確保毛文龍的接濟。他精心部署,廣布水師,於皇城島設置參將、守備,練兵三千,作為登萊的外線防禦。同時,設立遊兵兩營,靈活機動於廣鹿諸島之間,使用疲敵戰術,使敵人陷入被動,從而保護了沿海航線的安全,保障了琉球、朝鮮的海運暢通,開創了中國軍隊國際護航的曆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天啟三年春夏,袁可立抓住時機,組織登萊水師出海,意圖解救旅順、金、複一帶的百姓。他派遣沈有容率領精兵三千六百人,先行出海,前往旅順、皇城、廣鹿、平山等島,伺機進擊。副將李性忠則率領遼左健士數千人,袁可立親自餞行,叮囑其相機行事,以鞏固榆關,聯結毛文龍。

同年六月初四,袁可立指揮兩鎮兵馬發起奇襲,沈有容從南麵的皇城島掩襲旅順南四衛,毛文龍則從北麵的皮島進攻,雙方相互策應。在這一係列的軍事行動中,袁可立的策略極為成功,迫使後金放棄了金、複兩地,僅留西虜二萬人守蓋。與此同時,袁可立策反後金複州總兵劉愛塔,進一步鞏固了軍事優勢。

七月,張盤率領軍隊與登萊招募的遼民混編隊伍,一舉攻克金州,隨後收複旅順、望海堡、紅嘴堡等戰略要地,遼南數百裡土地重回明朝版圖。同月,毛文龍亦取得重大勝利,收複了包括金州、永寧堡、旅順、岫岩、蓋州在內的大片領土,以及湯站、鳳凰城和鎮江一帶,共計千餘裡。

十一、嚴關設重伏夜火燒連營

天啟三年(1623年)秋收時節,後金軍再次侵擾旅順、金、複等地,大肆搶收秋糧,李永芳部四處劫掠百姓。麵對此情,袁可立把握時機,利用遼民對後金的仇恨,策劃了一場火攻。他指示沈有容在後金囤積糧食之時,乘風縱火焚燒其積聚,使得後金兩個月的糧食儲備化為烏有。此舉雖深結後金之怨,但也成功削弱了敵人的後勤能力。

後金惱羞成怒,於天啟三年十月集結重兵反擊。袁可立深知兵法貴在審時度勢,他依據情報,提前部署,命令諸將分兵設伏,夜戰中俘斬無數,大獲全勝,迫使後金撤軍。其中,袁可立利用遼民痛恨後金的情緒,於複州、永寧和金州、旅順一帶設下重重埋伏,夜間用火把突襲,火箭射焚敵營,使後金損失慘重,最終大敗而逃。

十月五日夜,張盤在沈有容的策應下,於城外設下伏兵,再次采用火攻,擊潰後金軍,收複了複州和永寧以及周邊數個堡壘。袁可立乘勝追擊,聯合朝鮮援軍,形成強大戰力,意圖進一步擴大戰果,實現全麵恢複遼南的戰略目標。

然而,天啟四年(1624年)正月初三,後金趁海水結冰,以萬餘騎兵繞襲旅順,欲報前仇。袁可立早有準備,他在登萊和東江兩鎮水師的配合下,於旅順城外險要地帶設伏,沈有容率水師遊弋於沿海島嶼,策應陸上作戰。張盤率軍堅守城池,直至彈儘糧絕,仍不屈不撓。後金求和不成,被迫撤退,遭受重大損失。

袁可立的軍事才能在於他能夠準確判斷局勢,製定周密計劃,調動各方力量,實施有效打擊。他的戰術運用,如火攻和夜襲,不僅削弱了敵人的實力,也提振了明軍士氣,改變了遼東戰場的態勢,從被動防禦轉為主動出擊,收複失地,迫使後金退卻。

袁可立離任後,明軍的軍事形勢急轉直下,缺乏像袁可立這樣的傑出將領,明軍逐漸喪失了在遼東的主動權,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麵。袁可立在遼南的戰績,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也是對後金心理防線的重大打擊,展現了他作為一代軍事家的智謀和勇氣。

十二、不戰屈人兵策反劉愛塔

天啟三年(1623年),袁可立著手強化東江和登萊兩鎮的軍事布局,通過海陸協同,對後金形成壓倒性優勢。在這一戰略背景下,他巧妙地運用反間計,策反了努爾哈赤的姻婿劉愛塔,即劉興祚。這一行動不僅在軍事上對後金造成了沉重打擊,也在心理戰線上引發了深遠的影響。

起初,總兵沈有容捕獲了金應魁,此人攜帶著劉愛塔的密信,表達了他欲投誠大明的心願。沈有容對此持保留態度,但袁可立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他決定利用這一機會,給予劉愛塔免罪牌及加銜劄付,承諾如果歸降,將為其後代請封官職。隨後,沈有容按袁可立指令,於三月中旬率兵出海,準備接應劉愛塔。

然而,計劃差點夭折,因後金內部的中軍王丙告密,劉愛塔及其弟弟劉興仁被發現,劉興仁遭殺害,劉愛塔本人也被捕。為了逃脫後金的魔爪,劉愛塔策劃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狸貓換太子”計策。在一個黑夜,他找到一個長相相似的金兵,將其灌醉後殺害,並縱火焚燒屍體,製造出劉愛塔已死的假象。後金高層信以為真,劉愛塔借此機會隱匿起來。

儘管袁可立的離任使劉愛塔的歸降計劃一度受阻,但劉愛塔在崇禎初年最終歸順了明朝。不過,歸降後的劉愛塔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毛文龍甚至宣稱是在陣前招降劉愛塔,而非其主動歸順,這一舉動無疑是對劉愛塔忠誠的否定。劉愛塔雖未能在大明得到應有的重用,但他矢誌報國,最終戰死沙場,展現出了與南宋名將李顯忠相似的忠誠與英勇。

袁可立策反劉愛塔的壯舉,對後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重創了後金的偽軍體係和情報網絡,也使得後金的漢官降將人心惶惶,軍心動搖。後金不得不放棄金、複諸城,遼東大片土地重新回到大明版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滿清入關後,對這段曆史進行了刻意的抹殺。康乾時期的大規模“文字獄”中,《明史》對袁可立、劉愛塔等重要曆史人物避而不談,甚至對毛文龍的記載也極為簡略。這種刻意的遺忘,反映了滿清對這些曾對他們造成巨大威脅的人物的忌憚。

十三、籌餉多募兵節製毛文龍

袁可立,這位曆經坎坷仍誌在千裡的老將,於天啟年間擔任登萊巡撫,負責東北邊防。他深知毛文龍的膽識與智謀,因此在其上任初期,便大力提拔毛文龍,甚至授予尚方寶劍,賦予其極高的軍事權力。袁可立積極為毛文龍的東江鎮籌集軍餉和兵力,多次向朝廷呼籲支援,即便在自然災害如地震之際,也不忘上疏請求預籌毛文龍的軍需接濟。

袁可立深知邊防的重要性,他不僅關注軍事勝利,更注重軍餉的籌措。在他的支持下,毛文龍的東江鎮逐漸壯大,成為了抵禦後金的重要力量。袁可立曾言“奴酋逆天順犯,於今七載。賴毛帥倡義,屢獲奇捷。”他認可毛文龍的戰功,並為其請賞請恤,力圖穩定軍心。

然而,袁可立對毛文龍的支持並非毫無原則。當毛文龍報告取得“乃滿浦、昌城之捷”時,聲稱敵軍傷亡慘重,袁可立對此表示懷疑,要求核實戰報的真實性。這引起了毛文龍的不滿,他唆使言官對袁可立進行彈劾,加劇了兩人之間的矛盾。袁可立在核查過程中發現,毛文龍的部分戰報確實存在誇大之處,但考慮到整體戰局,他采取了謹慎的態度,既不完全否認也不全盤接受。

袁可立與毛文龍的關係,反映了明末複雜的黨爭與軍政局勢。袁可立的立場,一方麵要支持毛文龍對抗外敵,另一方麵又要防止其權力過度膨脹,以免失控。在袁可立的節製下,毛文龍雖然多次獲得升遷,但也感受到了來自朝廷的壓力。不幸的是,袁可立因黨爭被迫離職,毛文龍失去了最有力的盟友與製約者。

袁可立離職後,毛文龍的權力日益膨脹,最終導致其被袁崇煥矯詔殺害。這一事件不僅影響了毛文龍的命運,也對明廷的邊防造成了重大打擊。失去了袁可立的節製,東江鎮的軍力逐漸衰弱,最終爆發了登萊兵變,袁可立的防務體係徹底崩潰。袁可立本人也在心力交瘁中去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十四、馭兵多方略杯酒釋兵權

天啟三年(1623年),正值元宵佳節,登州城內燈火輝煌,沉浸在節日的喜慶氛圍中。然而,一封緊急軍報打破了這份寧靜。兵部傳來消息,稱山東巡撫趙彥根據濰縣縣令的報告,要求袁可立立即派遣大軍平叛。據縣令所述,駐防濰縣的李性忠和張爾心部有發動兵變的跡象,此消息如同晴天霹靂,令登州上下一片嘩然。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袁可立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智慧和冷靜判斷。他並未盲目響應兵部和山東巡撫的緊急征召,而是先派遣心腹密探,暗中聯係總兵沈有容,尋求對李性忠和張爾心的最新情報。沈有容作為招募和訓練這兩員遼將的直接負責人,對他們的忠誠和性格有著深入的了解。

沈有容回複,確認李性忠和張爾心對大明忠心耿耿,兵變傳言源於軍需物資供應上的誤會和摩擦,而非真正的叛亂意圖。袁可立聽取了沈有容的意見,決定采取更為審慎和智慧的措施來化解這場潛在的危機。

午夜時分,正當元宵燈酒會熱鬨非凡,袁可立命令快馬加鞭,以犒勞將士為名,向李性忠和張爾心送去美酒佳肴。與此同時,他委派使者攜帶令牌,象征性地解除了二將的兵權,這一舉動既是預防措施,也是對二人的一種安撫。袁可立向二將保證,隻要保持忠誠,兵權將在適當時候恢複,並承諾解決物資供應的問題,消除軍民間的誤會。

這一策略收到了奇效,李性忠和張爾心的部下得知消息後,感佩袁可立的睿智和寬容,原本緊張的氣氛瞬間緩和。將士們對袁可立的寬宏大量表達了感激之情,紛紛表示將繼續效忠大明,服從指揮。這一突發事件得以和平解決,避免了不必要的流血衝突,也維護了登萊水師的穩定和軍心。

袁可立處理此事的方式,充分展現了他作為軍事領導者的智慧和遠見。他沒有選擇武力鎮壓,而是通過溝通和安撫,化解了潛在的危機,贏得了軍民的尊敬和支持。這次“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成為了袁可立軍事生涯中的佳話,不僅展示了他駕馭複雜局麵的能力,也體現了其以人為本、以和為貴的領導哲學。

十五、朝鮮起禍變聲罪勸濟師

天啟三年(1623年),朝鮮國內發生政變,國王李琿被其侄李倧篡位,這一事件震驚了整個東亞地區。袁可立,作為明王朝的邊疆重臣,對此事反應強烈,他指出廢立君主乃朝鮮二百年未有之變,對這一違背傳統秩序的行為表示了堅決的反對。在他看來,君臣之分不容顛倒,即便李琿有失德行,也應由大妃上奏,等待中國乾預更替,而非臣子擅自篡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袁可立上疏明廷,主張對李倧聲罪致討,以維護王綱。但考慮到當時明與後金正處戰時,朝鮮作為盟友的地位尤為重要,袁可立在堅持原則的同時,也展現出外交上的靈活性。他建議在軍事壓力之下,允許李倧暫時維持現狀,以換取朝鮮在抗金鬥爭中的支持。

同年六月,朝鮮派遣使團訪問登州,試圖獲得明廷的正式冊封,袁可立在接待中展現出了大明的威儀。然而,麵對朝鮮的請求,袁可立再次向明廷提出建議,強調朝鮮內部的叛亂破壞了封疆的穩定,明廷應遣使宣赦,命令朝鮮臣民討伐逆賊,恢複原君主的權力。如果李倧確為民眾所擁戴,也應令其退避待罪,待明廷審慎考慮後再做定奪。

袁可立的立場和建議,反映了他在處理朝鮮政變時的複雜考量。他既要維護明朝的傳統權威,又要考慮到現實的軍事需求。然而,這一立場也引發了朝鮮君臣的不滿,他們認為袁可立的強硬態度和後續的妥協策略,給朝鮮帶來了長期的政治困擾。

朝鮮多次向清朝政府申訴,企圖修改曆史記錄,甚至通過賄賂清朝官員,試圖在《明史》的編纂中抹去或歪曲袁可立的正麵形象。朝鮮史書中對袁可立的描述往往帶有偏見,他們強調袁可立最初基於流言而請討,後來才因事實清晰而請求冊封,卻忽略了袁可立的決策是在遼東戰局嚴峻背景下作出的妥協。

袁可立在處理朝鮮政變中的表現,體現了他作為一個軍事和政治領袖的智慧與挑戰。他必須在原則與現實、外交與軍事之間尋找平衡,而這正是曆史人物在特定時代背景下麵臨的普遍難題。朝鮮政變事件,不僅考驗了袁可立的外交手腕,也反映了當時東亞國際關係的複雜性和脆弱性。

十六、剛正持朝綱忤逆魏忠賢

天啟年間,袁可立因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剛正不阿的性格,在朝野間享有盛譽。他主張積極防禦,重視海防,與朝廷中某些人“重山海輕沿海”的戰略短視形成鮮明對比。袁可立對滿清的野心有深刻的認識,堅決反對議和,這種立場讓他在朝中顯得格外突出。

袁可立的剛正不阿最終觸怒了權傾一時的魏忠賢。當時,魏忠賢與崔呈秀等人肆意妄為,朝中大臣多因畏懼而諂媚,唯獨袁可立保持距離,不為所動。魏忠賢試圖拉攏袁可立,但袁可立的清廉和正直使他成為閹黨的眼中釘。在一次重大人事安排中,袁可立直言“此非掛冠神武門時乎?”表達出對魏忠賢的不滿,隨後被迫致仕歸裡。

袁可立的離去,標誌著閹黨對朝政的全麵掌控。魏忠賢迅速安插親信劉廷元取代袁可立的位置,而崔呈秀則掌握了兵部,閹黨幾乎控製了全國兵馬大權。袁可立的離任,不僅削弱了朝廷的軍事力量,也為後來的邊防危機埋下了隱患。

袁可立的為人公正廉直,使他在朝野間享有極高的聲望。即使在黨爭激烈的環境下,他仍能保持中立,專注於遼東防務,這在晚明黨爭紛擾的朝堂上尤為難能可貴。袁可立的門生故吏中不乏節烈之士,如倪元璐、劉理順等,他們在朝中亦為清流,彰顯了袁可立對人才的培養和影響。

崇禎即位後,麵對日益嚴峻的戰事,朝廷多次欲重新啟用袁可立,但他淡泊名利,屢次謝絕,表明了他對於功名的淡然態度。袁可立的剛直成性,使他在遼東戰事最為吃緊之時被棄置於家,未能充分發揮其才能,成為明末的一大遺憾。

袁可立與同時代的許多清流官員如董其昌、黃道周等交情深厚,他們的友誼和相互支持,展現了晚明士大夫的風骨。袁可立逝世後,其門生故吏多有追悼之作,如黃道周撰寫的《節寰袁公傳》,以及倪元璐的《袁節寰大司馬像讚》,均高度評價了他的品格和貢獻。

五、結語

袁可立的一生,是明朝晚期政治風雲變幻的縮影,也是個人品德與國家命運交織的生動寫照。他的事跡提醒我們,即使在動蕩的時代,個人的正直與勇敢仍然可以成為照亮黑暗的光芒,為後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喜歡古代曆史著名人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代曆史著名人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綜影視:從做皇後開始作天作地 我官場崛起,退婚的女友開始倒追 重生後九公主運籌帷幄執掌天下 老婆:我重生歸來,許你燦爛人生 嬌軟工具人被瘋批神明瘋狂示愛 韶華亦流年 回到明朝當錦衣衛 浮夢的人生路 詭異都市,我當城隍那些年 有獸焉:天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