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史可法:明末忠魂與揚州血戰_古代曆史著名人物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古代曆史著名人物 > 第17章 史可法:明末忠魂與揚州血戰

第17章 史可法:明末忠魂與揚州血戰(1 / 2)

一、聞名鄉裡

史可法出生於萬曆三十年(1602年)十一月初四日寅時,地點位於河南省開封府祥符縣。由於家族對朝廷有功,史可法得以世襲錦衣百戶的身份,成為錦衣衛的一員。關於他的出生還有一個傳說,據說他的母親在懷孕之前曾夢見過宋代著名的忠臣文天祥進入她的居室,這個故事後來被用來解釋史可法一生的忠誠和勇敢。

史可法自幼便以孝順聞名鄉裡,他尊師重道,曾師從左光鬥學習。左光鬥是一位著名的官員,以其剛正不阿而著稱,這對史可法的性格和為人處世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左光鬥的影響下,史可法逐漸成長為一個既有學問又有道德修養的人。

崇禎元年(1628年),史可法通過科舉考試,成功登第進士。這是他仕途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標誌著他正式步入了政治舞台。在獲得進士身份之後,他被任命為西安府推官。這個職位意味著他需要處理地方上的法律事務,包括審判案件和執行法律等職責。在此期間,史可法以其公正無私的態度贏得了民眾的尊敬。

不久之後,他又被調任到戶部擔任主事、員外郎、郎中等職務。戶部是中國古代中央政府的重要部門之一,主要負責財政管理和物資調配等工作。在戶部任職期間,史可法展現了出色的管理能力和清廉的品質,他在處理複雜的財務問題時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的態度,這些都為他在後來的政治生涯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鎮壓民變

崇禎八年(1635年),史可法被晉升為右參議,負責鎮守池州、太平兩地。同年秋天,總理侍郎盧象升組織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來打擊農民軍,史可法被調任為副使,巡視安慶、池州等地,監督江北的軍隊。這一年,黃梅地區的農民軍進攻了宿鬆、潛山、太湖等地,史可法率軍追擊至潛山的天堂寨,對農民軍進行圍剿。

崇禎九年(1636年),滁州的農民軍被祖寬擊敗後,向河南方向逃竄。十二月,農民軍首領馬守應聯合羅汝才、李萬慶等人從鄖陽向東進犯,史可法隨即轉移至太湖,扼守關鍵通道,防止農民軍進一步擴散。

崇禎十年(1637年),史可法被任命為僉都禦史,負責巡撫安徽的安慶、廬州、池州、太平以及河南的光州、光山、固始、羅田,湖北的蘄州、廣濟、黃梅,江西的德化、湖口等地。正月,農民軍從安慶石牌突圍而出,轉移到桐城駐紮。參將潘可大率軍擊敗了農民軍,迫使他們逃往廬、鳳兩地,但在途中再次遭遇廬、鳳兩地軍隊的阻截,不得不退回桐城,並在周圍地區進行搶掠。史可法與潘可大聯手圍剿,農民軍被迫撤退至廬江,隨後史可法與左良玉在楓香驛再次擊敗農民軍。三月,潘可大與副將程龍在攻打宿鬆的戰鬥中陣亡,農民軍則分出一部分力量組成新的部隊,號稱“搖天動”,合計約有八營超過二十萬人,分彆駐紮在桐城附近的練潭、石井、淘衝等地。總兵官牟文綬、劉良佐率軍在掛車河擊敗了這些農民軍。

崇禎十一年(1638年)夏天,由於長時間未能平定農民軍,史可法受到了朝廷的責罰,被命令戴罪立功。

崇禎十二年(1639年),史可法因嶽父去世而離職。服喪期滿後,他被任命為戶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接替朱大典總管漕運,並巡撫鳳陽、淮安、揚州等地。在此期間,史可法積極整頓漕運係統,彈劾罷免了三個督糧道,並增設漕儲道一人,努力疏通南河,顯著改善了漕運狀況。此外,他還被調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與機密政務。鑒於軍隊長期缺乏訓練,戰鬥力低下,史可法上奏提出了八條改革建議,以期提升軍隊的戰鬥力。

三、擁立福王

崇禎十七年(1644年),當史可法得知李自成的大順軍正在進攻北京時,他迅速率領軍隊北上勤王。然而,當軍隊到達浦口時,傳來了北京淪陷和崇禎帝朱由檢自縊的消息。史可法悲痛欲絕,麵向北方痛哭,甚至以頭撞擊柱子,鮮血直流。

隨後,史可法為崇禎帝發喪,並著手討論新君人選。張慎言、呂大器、薑曰廣等人提議擁立福王朱由崧,但同時指出了朱由崧的七個缺點貪財、淫亂、酗酒、不孝、虐待下屬、不讀書、乾預官吏。史可法也認同這些觀點。不過,鳳陽總督馬士英卻與阮大铖密謀,堅持認為按照輩分和順序,福王朱由崧應該是最合適的繼承人。馬士英寫信給史可法,強調了這一點。儘管史可法列舉了朱由崧的諸多不足,馬士英還是聯合了誠意伯劉孔昭、鎮將劉澤清、劉良佐、高傑、黃得功等人,強行將朱由崧護送到儀真,史可法隻好接受這一事實。

朱由崧到達南京後,先拜訪了孝陵和奉先殿,隨後居住在內守備府。大臣們紛紛前來朝見朱由崧,朱由崧想要回避,但被史可法勸說應當接受朝見。朝見後,史可法提出朱由崧應該身穿孝服,居住在郊外,並發兵北征,以彰顯其報國複仇的決心。朱由崧表示同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次日,大臣們再次討論朱由崧是否應該監國。張慎言認為國家不可一日無主,福王應該即位。史可法提出太子生死不明,如果太子出現會如何處理。劉孔昭則堅決支持福王即位,而史可法建議稍後再做決定。最終,朱由崧被確立為監國。

在推選內閣大臣時,史可法、高弘圖和薑曰廣被一致推薦。劉孔昭想要加入內閣,但被其他大臣以本朝無勳臣入閣的先例所阻。劉孔昭提議讓馬士英加入內閣,最終,馬士英也被推舉為內閣大臣。接著,他們討論填補其他重要職位的候選人,鄭三俊、劉宗周、徐石麒被推選為候選。

兩天後,史可法被任命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馬士英、高弘圖一同被啟用。史可法繼續負責兵部事務,而馬士英則繼續督軍鎮守鳳陽。為了穩定局勢,他們參照北京的舊製,重建了京軍製度,將侍衛部隊和錦衣衛各軍納入軍隊進行操練。同時,減少了錦衣衛東西兩司房和南北兩都的撫司官的數量,以避免過多的告密行為,從而穩定人心。

四、調解諸將

馬士英一心想要成為首輔大臣。當他得知朝廷的任命後感到非常不滿,於是將史可法之前列出的朱由崧不應該即位的七個理由提交給了朱由崧。隨後,馬士英帶領軍隊入宮覲見朱由崧,遞交了奏章後便離開了。史可法意識到朝中權力鬥爭的複雜性,於是請求統帥軍隊,外出鎮守淮安、揚州兩地。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在武英殿即位,宣布次年為弘光元年。史可法入朝辭彆,被加封為太子太保,改任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馬士英也在同一天入朝值班,討論將江北地區劃分為四個軍事鎮守區,分彆由四位將軍統領。具體分配如下

東平伯劉澤清管轄淮、海等地,駐軍泗水,負責管理開、歸一帶。

總兵官劉良佐統轄鳳、壽等地,駐紮在臨淮,負責管理陳、杞一帶。

靖南伯黃得功統轄滁、和等地,駐軍廬州,負責管理光州、固始一帶。

史可法動身後,派遣使者尋找已故帝、後的靈柩以及太子、二王的下落,並奉命前往祭告鳳、泗二陵。

南明朝廷此時麵臨著來自清朝和李自成勢力的雙重壓力。史可法及其支持者采取的主要策略是“聯虜平寇”,希望通過與清朝合作,先消滅李自成的流寇勢力,然後再考慮如何應對清朝。然而,南明朝廷內部卻陷入了黨爭和內訌,東林黨人與馬士英、阮大铖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薑曰廣、高弘圖、劉宗周等人相繼辭職,顯示出南明朝廷無法團結一致對抗外敵。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七月二十八日,多爾袞致書史可法,宣稱要“聯闖平南”。史可法在回複多爾袞的信件中主要為弘光朝廷的合法性進行辯護,但並未提出有效的對策來對付清軍。到了九月,清河道總督楊方興建議多爾袞不惜一切代價奪取江南地區。與此同時,清朝對南明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多爾袞致書史可法,宣稱清朝才是正統,要求南明君臣無條件投降。

史可法離京後,馬士英和劉孔昭等人更加肆無忌憚。劉孔昭因為張慎言推舉吳甡一事而在朝堂上大吵大鬨,並持刀追趕張慎言。史可法得知此事後上疏勸解,最終阻止了福王任命吳甡。史可法完成祭拜二陵後,上書表達了對朱由崧的期望,希望他能夠善始善終,時刻不忘先帝和國家的危難。朱由崧給予了史可法口頭嘉獎。

史可法失勢後自請督師江北,前往揚州統籌劉澤清、劉良佐、高傑、黃得功等江北四鎮軍務機宜。當時,黃得功、劉澤清、高傑都想駐軍揚州。高傑率先率軍抵達揚州邊境,並沿途燒殺搶掠,使得城中居民惶恐不安,紛紛登城守備。高傑對揚州進行了兩個月的圍攻。劉澤清也在淮河流域大肆掠奪。臨淮不接納劉良佐的軍隊,結果也遭到了攻擊。朱由崧命令史可法前往調解,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都聽從了命令。當史可法到達高傑那裡時,高傑一向懼怕史可法,得知史可法要來,他連夜挖掘土坑掩埋地麵上的屍體。第二天早上,高傑在軍營中拜見史可法,麵色和言語都顯得十分緊張,汗流浹背。史可法真誠地接待了他,並用溫和的語氣與他的副將交談,這讓高傑感到意外。此後,高傑雖對史可法表示尊重,但也開始輕視他,並利用自己的兵力優勢保護自己,對於文牒也必定親自過目才肯傳遞。史可法簡要彙報了情況給福王,並安排高傑的兵力駐守瓜洲,這讓高傑非常滿意。等他離去後,揚州得以安定下來,史可法於是在揚州開設府署。

史可法集結了一千多名精銳士兵渡江北上,並計劃以此為基礎在揚州招募新兵,擴充軍隊。他還請求南京城支援盔甲、倭刀、盾牌、火炮、鑼鍋、軍費等物資,並提出了具體的裝備需求。六月,李自成被清軍擊敗,放棄北京後率兵向西逃跑,各地開始出現殺死李自成任命官員的情況。史可法請求朱由崧頒布監國、登極兩個詔書,以安撫山東、河北軍隊和百姓的情緒。他還設立了禮賢館,招攬各地有才智的人士,並委任監紀推官應廷吉負責此事。有人獻策讓官府出租一些街坊地產給商賈,並讓商賈籌集錢糧支持軍餉,史可法認為這是好建議並予以采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八月,史可法外出巡視淮安,檢閱了劉澤清的軍隊。回到揚州後,他向朝廷請求糧餉,作為北伐的費用。然而,馬士英吝嗇不肯撥款,史可法上疏朱由崧催促馬士英。借此機會,他對朱由崧說“現在人才日益減少,入官途徑日益混亂,人們追求名聲的心態超過了求實的心態,議論多而成功的少。當前的局勢與以往不同,必須專心討伐亂賊,報複國仇。除了籌兵籌餉,不應有其他議論;除了治兵治餉,沒有所謂的人才。如果有隻會空談,謀取高官厚祿的人,必須嚴懲不貸!”朱由崧僅以詔書回應了史可法。

當時的軍閥各自在地盤上私設關稅,導致商賈不敢通行,影響了鹽務的正常運作,給民生帶來了困難。史可法在揚州建立了幕府,儘力平息各軍閥之間的紛爭,並派遣官員監督軍閥的紀律。他還設立了戶部,讓施鳳儀主持揚州鹽務,以保證食鹽市場的暢通。同時,他還設立了理餉總兵周某,開展米豆貿易以補給軍隊,並拉攏了一些商賈加入運輸貿易,分享利潤。

高傑一直請求駐紮在揚州城內,而揚州士紳極力反對。史可法同意了高傑的請求,並安排幕府駐紮在城東官邸,讓高傑居住在城西官邸。高傑入城之日,其妻邢氏管理士兵,號令嚴明,保持了秩序。邢氏本是李自成的妻子,後來與高傑私奔,她美麗而嚴厲,士兵們都服從她。

黃得功駐紮在儀真縣。史可法前往視察黃得功的軍隊,在營地全麵檢閱,並賞賜了三軍白銀一千兩。起初,史可法擔心高傑蠻橫不法,派黃得功駐軍儀真以防備高傑。九月,黃得功與高傑發生衝突,高傑處於不利地位。在史可法的調解下,衝突才得以平息。當時,黃蜚從山東登州率軍南下淮揚,黃得功率領三百騎兵前往迎接,在邗關外五十裡的土橋遭遇高傑的伏擊。高傑成功偷襲,俘獲了黃得功隊伍的戰馬,而黃得功則逃脫了。高傑還派出一千餘士兵夜襲黃得功駐紮的儀征城,但被城內的黃得功部隊擊退。黃得功和高傑的關係因此惡化,雙方準備開戰。史可法出麵調解,高傑表示雖然損失了一千多士兵,但仍願意和解。史可法抵達儀征,停舟在吾台庵附近。當時,黃得功的母親去世,史可法前往祭拜,並調停一番。史可法請高傑歸還三百匹戰馬給黃得功,但高傑隻願意歸還一百匹瘦弱的馬。當馬送到黃得功的營地時,黃得功隻接受了其中一半。剩餘的五十匹馬中,史可法挑選了二十匹並強行要黃得功收下,而其餘三十匹馬不久後病死了。史可法發出了三千兩白銀,並要求高傑交出一千兩白銀作為喪葬禮金給黃得功,最終使雙方和解。

北京投降大順的大臣們此時紛紛南下回朝,史可法上書建議“原籍在北方的大臣,應該讓他們到吏部、兵部聽候錄用,否則恐怕會使他們南下回朝之心絕滅。”他又說“北京的禍變,凡屬臣子的都有罪。在北方的官吏如果都應當隨先帝一道殉國,難道在南京的就不是先帝的大臣嗎?像我這樣的人,在南京主管樞機,馬士英沾了國恩擔任鳳陽總督,都沒有能率領東南的全部優勢兵力迅速支援北都。鎮守大臣劉澤清、高傑因兵力不能支持,反而向南方逃跑。先應該追究的,是我們這些大臣的罪過。竟然因為聖明的陛下您入繼王位,不僅沒加誅殺,而且一次次得到恩典。南方的大臣如此,而單單對於在北方的大臣們毫毛不放,一概繩之以法,豈不是閒散小吏,罪責反比南樞、鳳督還要重大了嗎?我認為應該選擇那罪狀顯著的降官,嚴加懲治,以示指教。如果大臣未曾接受亂賊的任命,或曾受亂賊刑罰的,可以撇開不加問罪。那些在北方逃避戰亂,猶豫多時而後才到朝廷來的,允許他們戴罪入官,討伐敵人,這些人可以到我領的軍隊裡酌情錄用。”朝廷經過討論,聽取了他的意見。

高傑駐紮在揚州,行為很不馴服。史可法對他開誠布公,用君臣大義啟發、開導他,最終高傑有所感悟,接受上方的領導。十月,高傑率領軍隊北伐,史可法到達清江浦,派遣官吏在開封屯田,為經略中原做準備。各鎮兵力劃分防守地區。從王家營向北到宿遷一帶是最為重要的戰略要地,史可法親自負責,並沿著黃河南岸築起了堡壘。

五、北伐宿邳

十一月,爆發了邳州之戰。十一月四日,史可法乘坐船隻駐紮於鶴鎮。這天是史可法的生日。清晨,幕府收到了偵察兵的緊急報告清朝的總兵夏成德從剡城出發,在前一天夜裡已經進入了宿遷境內。

初五日,史可法親自統帥大軍,乘坐船隻沿大運河抵達白洋河(今洋河鎮),在那裡設立了大本營的旗纛,並舉行了誓師典禮。隨後,他命令總兵劉肇基的部隊和李棲鳳的部隊前往宿遷。

初八日,黎明時分,幕府的軍隊乘坐船隻抵達宿遷。清軍隨即撤離宿遷,並轉頭攻打邳州。邳州城內的官吏堅守城池,並向幕府軍請求支援。劉肇基的部隊和李棲鳳的部隊繼續前進,抵達邳州城外紮營,與清軍對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在這幾天的時間裡,雙方都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鬥。幕府軍在城外搜集物資,而清軍則宣傳說他們是南明的朋友,希望占據城池以便共同對抗其他的流寇。幕府軍依然駐紮在城外,與清軍相持了半個月才解除了邳州之圍。

戰後,清軍的總兵夏成德向北京發送戰報,聲稱殺傷了明軍六千多人。實際上,這場戰鬥並沒有造成如此嚴重的傷亡。戰後,夏成德的部隊繼續駐紮在山東省南部,與幕府軍在沂水和邳州一帶對峙。

史可法的勝利戰報傳到南京後,首輔馬士英既沒有給予表彰也沒有犒賞。相反,他任命了內臣高起潛為提督江北兵馬糧餉,駐紮在揚州府城,以監視史可法的幕府。

史可法急於籌集軍費,傳令光複地區要清理屯田,以補助軍餉。為此,他指派陸遜之負責開封府一帶的清理屯田工作,而應廷吉則負責邳州、宿遷一帶的工作。史可法傳令,儘可能多地收集牲畜和糧食,以支持軍隊的需求。

在這一過程中,史可法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保障軍隊的供給。他不僅關注軍事上的勝利,同時也重視後勤保障,確保前線戰士有足夠的資源可以持續作戰。史可法的這一係列行動體現了他對戰爭全局的深刻理解,以及對軍隊後勤保障的高度關注。

然而,史可法的努力並沒有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馬士英的任命內臣高起潛為提督江北兵馬糧餉,實際上是對他的一種牽製。這種內部的政治鬥爭削弱了南明軍隊的戰鬥力,也讓史可法的北伐行動變得更加艱難。

六、防禦黃河

十二月,冬季來臨。高傑率領大軍抵達徐州,當地有一支盜匪隊伍由程肖宇領導,他們歸附了高傑軍,並訂立了契約,歃血為盟,交換了禮物。然而十天後,高傑在一次酒宴上殺害了程肖宇及其親信,並吞並了這支盜匪隊伍。高傑大軍繼續沿著黃河西進,抵達了永城市。當地有一個鄉紳富豪獻上了數千兩白銀,高傑表麵上與鄉紳結盟,但很快趁機殺死了鄉紳,並吞並了富豪的財產。

高傑的北伐行動讓史可法感到高興,但隨後發生的事件讓他憂慮。史可法派遣幕府官監紀通判張鑻前往河南招撫土匪一把沙劉洪啟、李際遇、楊四等,特彆囑咐要避開高傑的隊伍。此時,北伐軍一路光複了歸德、開封、河南洛陽三府,南京朝廷任命了文武官吏。張縉彥在河南省北部擔任總督兼巡撫,管轄各地駐軍武將,如王之綱、許定國、李際遇。越其傑在河南省南部擔任巡撫,管轄汝寧、南陽、黃州三府,管轄各地駐軍武將,如劉洪起、黃鼎、毛顯文。淩駉擔任巡按河南,兼督各鎮,兼理河北、山東招撫。

正月十二日夜,高傑在睢州被河南總兵許定國殺害,史稱“睢州之變”。清軍乘機南下。史可法聞訊後,長歎無法克複中原。

正月十八日,史可法得知高傑被害的消息,立即穿戴盔甲,率領幕府軍出發前往徐州城。當時各將領之間互相爭奪權力,都想獲取更多的地盤和兵力。

二十二日,各將領爭執幾乎到了兵刃相見的地步。史可法出麵處置,與眾多將領商討一夜,直到次日天亮才得出善後方案。高傑的嫡甥李本深擔任揚州提督,高傑嫡弟高某擔任副將,胡茂楨繼續擔任先鋒總兵,李成棟繼續擔任徐州總兵。其他將領也都得到了相應的地盤和兵力分配。高傑的兒子高元爵作為世子繼承伯爵,繼續做貴族。史可法與眾將結盟,原高傑部將都表示願意繼續效忠於明朝。

春季元旦之後,天氣異常惡劣,有大風吹折樹木,積雪深達數尺至人的腰部。從冬季到春季,天氣持續陰冷,沒有出現晴朗的跡象。飄雪和雨水灑落不斷,違反了日曆節氣。白洋河的河床已經乾涸,堆積了白雪和雜木,像是織就了一幅美麗的錦緞。運河無法使用,因此糧餉運輸困難,黃河前線的糧餉短缺。幕府軍在當地采集蔬菜茶葉,勉強度日。



最新小说: 偏心養子?但我是修仙的! 係統綁錯,我躺贏成仙 千金散財還複來 重回17歲,從自律開始 靈氣複蘇你竟然玩家族流 隱秘的自我 修仙之盜墓詭途 重生後,我在官場掀起掃黑風暴 大夏:開局召喚羅網,鎮壓江湖 西遊番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