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麵對清軍的嚴密圍困和沉重打擊,俄國攝政王索菲亞請求清廷解除對雅克薩的圍困,並提議派遣使節談判邊界問題。康熙帝同意了這一請求,允許沙俄軍隊殘部撤往尼布楚。
雅克薩之戰結束後,雙方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在尼布楚簽署了《尼布楚條約》。根據該條約,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一線被劃定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明確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裡江以東地區為中國領土。這一條約的簽訂不僅解決了中俄之間的領土爭端,也為兩國間的和平交往奠定了基礎。
六、北征塞外
清初,蒙古部落大致分為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三大部。其中,漠北喀爾喀蒙古分為紮薩克圖、土謝圖、車臣等三部,而漠西厄魯特蒙古則分為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部。在清朝入關之前,漠南蒙古就已經歸附清朝,而喀爾喀蒙古和厄魯特蒙古各部與清朝保持著密切的關係。
康熙年間,準噶爾部在領袖噶爾丹的領導下,勢力迅速壯大。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沙俄參加了中俄邊界談判,其代表戈洛文在伊爾庫茨克接見了噶爾丹的代表,並策動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噶爾丹本就與喀爾喀三部中的土謝圖汗部存在矛盾,因此決定進攻喀爾喀蒙古。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爾丹親自率領三萬騎兵從伊犁東進,越過杭愛山,迅速占領了整個喀爾喀地區。土謝圖汗察琿多爾濟與哲布尊丹巴一世決定投靠清朝,於是喀爾喀三部的數十萬人分路南逃,逃往漠南烏珠穆沁一帶,向清廷告急,請求保護。麵對噶爾丹的進攻,康熙帝一方麵將喀爾喀難民安置在科爾沁放牧,另一方麵命令噶爾丹罷兵西歸。然而,噶爾丹並未理會,反而率兵南下,深入烏珠穆沁境內。
麵對噶爾丹的猖獗南侵,康熙帝采取了堅決的應對措施。他下令就地征集兵馬,嚴加防堵,並調兵遣將,準備北上迎擊。在隨後的戰鬥中,清軍先後在烏蘭布通和昭莫多兩次大敗準噶爾軍。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康熙帝鑒於噶爾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詔親征。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噶爾丹最終在眾叛親離的狀態下死去,這場討伐噶爾丹的戰爭隨之結束,漠北喀爾喀地區也被納入清朝的版圖。
噶爾丹死後,策妄阿拉布坦成為準噶爾部的新領袖。在他的統治下,準噶爾部的勢力得到進一步鞏固,並開始向東擴張。策妄阿拉布坦在沙俄的支持下,不斷襲擊清軍據守的科布多、巴裡坤、哈密等軍事重鎮,並派遣軍隊侵入西藏。康熙帝及時派遣軍隊進入西藏,協同藏軍圍剿準噶爾勢力,最終將他們趕出西藏。
七、朝中傾軋
康熙帝在位期間,圍繞皇位繼承問題爆發了一場激烈的宮廷鬥爭。早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帝立年僅兩歲的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胤礽的母親是皇後赫舍裡氏,她的叔父索額圖以皇親的身份擔任要職,專權貪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處決了索額圖,父子關係因此變得緊張。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皇十八子病重,康熙帝以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布廢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太子被廢後,眾多阿哥開始覬覦皇位。
皇長子胤禔是庶長子,自知無望繼承大統,向康熙帝提議立八阿哥胤禩為皇太子,理由是術士張明德曾預言胤禩將會成為天子。胤禔還提出要替父皇殺掉胤礽,這讓康熙帝極為不滿。與此同時,三阿哥胤祉揭發了大阿哥胤禔使用巫術傷害胤礽的事情,康熙帝將胤禔囚禁,並對胤禩嚴加提防。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帝恢複了胤礽的太子地位。然而,到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胤礽再次因與刑部尚書齊世武、步軍統領托合齊、兵部尚書耿額結黨營私而被廢黜。胤礽被廢黜後一直被圈禁直至去世。
在胤礽第二次被廢後,三阿哥胤祉見狀主動退出了皇位爭奪。八阿哥胤禩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禎(後改名允禵,與四阿哥胤禛同母)。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支持胤禩,而十三阿哥胤祥則支持四阿哥胤禛。胤禛在胤礽第一次被廢後,敢於為胤礽說好話,被視為太子黨的成員。但在胤礽二度被廢後,胤禛也開始結黨營私,覬覦儲位。這時,朝中形成了以胤禛為首的四阿哥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阿哥黨兩大勢力。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戶部尚書趙申喬上疏請求再立太子,但康熙帝並未同意。之後幾年,一些朝臣相繼上疏請求複立胤礽,但都被康熙帝嚴詞拒絕。其間,康熙帝還處理了涉及胤礽和胤禩的多個事件,包括拘禁中的胤礽試圖通過密信聯絡宗室普奇,以及胤禩派遣太監向康熙帝請安等行為,均受到了康熙帝的嚴厲處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四阿哥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率軍討伐準噶爾部。出師前,康熙帝親自授印,並命使用正黃旗纛,這引起了朝中關於胤禵是否已經默承儲位的傳言。
八、晚年
康熙帝晚年逐漸表現出一種懈怠的態度,曾表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反映出他對於政務的放鬆。他主張“政寬事省”,對一些問題持較為寬容的態度,不願深究,導致無法有效禁止浮費和規銀,對州縣火耗和虧空現象也未能嚴格監管。同時,康熙帝標榜仁政,對官吏過於寬容,這使得官場風氣日漸敗壞,官場貪汙現象嚴重,國庫虧空,弄虛作假的情況普遍存在。這種情況導致了官僚機構的效能下降,官員普遍怠惰玩忽職守,甚至出現了一些地方的暴動和騷亂,給社會秩序帶來了不穩定因素。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戶部發生了一起嚴重的貪汙案,禦史參劾戶部堂官希福納等人侵吞戶部內倉銀六十四萬餘兩,涉案官員多達一百一十二人。麵對如此嚴重的貪腐案件,康熙帝卻表示徹夜難眠,擔心追究責任會導致許多人受到懲罰。最終,他隻將希福納革職,而其餘官員則被要求限期賠償損失。這種處理方式進一步削弱了對官僚係統的約束,導致腐敗問題愈發嚴重。
康熙末年,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一些地方出現了反抗官府的行為。例如,在江蘇無錫縣,當地居民劉三因為縣令李牧的殘暴統治,聚集了數百人在山中反抗,雖然最終被官府捕獲,但這反映出社會底層對官府的不滿情緒。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暢春園清溪書屋去世,享年69歲。他一生在位長達61年零10個月,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在他去世之際,關於皇位繼承的問題再次成為焦點。當時,支持十四阿哥胤禎的八爺黨成員遠在西北,而留在京城的是四阿哥胤禛。最終,康熙帝的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宣布了康熙帝的遺囑,指定胤禛繼承皇位,即後來的雍正帝。
康熙帝去世後,被追尊為聖祖,諡號為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安葬於景陵。
結語
康熙帝以其卓越的領導能力和深遠的政治眼光,不僅解決了清朝初建時麵臨的諸多難題,而且為後來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儘管他在晚年麵臨了一些挑戰,但這些並不能掩蓋他在中國曆史上的光輝形象。康熙帝的豐功偉績,使他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受尊敬的皇帝之一。
喜歡古代曆史著名人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代曆史著名人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