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牧業不發達的地區,農業是家國穩定的重要基礎。
沒有糧吃,是一件特彆糟糕的事情。
然而,古人真的吃不上飯嗎?
彆的地方,潘小安不知道。但在潘小安的轄區,這種事情是不存在的。
分到土地的人,又從官府這裡借到了種子。
農忙時,他們把種子種下。農閒時,便開始開鑿溝渠,修補道路。
這些出來做工的人,雖然沒有工資,但他們做的活,可以抵扣稅費。
他們也可以賺些吃的。省下的糧食,讓家人吃的更飽一些。
地裡的麥子收獲不多,但也有二三百斤。
一口人三畝地,便能收獲千斤糧。
一個人一天可以吃多少糧食呢?
老弱婦孺,一天也就一斤糧。一年也不過四百斤糧。
隻要是風調雨順,隻要是少貢獻一點,他們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宋時工商業發達。百姓相對富足一些,所以這個時期的人口,比之以往任何朝代的人都多。
吃不上飯,還生孩子的人家,畢竟還是少數。
多數理智的,有思想的人,總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生養孩子。
這些人才是穩定社會的基石。
金州幾府的人口,在這個時期快速增長。
這源於百姓的糧食產量增多,而賦稅減少。
這源於百姓的活計增多,且工錢增加。
這源於相親角的建立,年輕人談戀愛的熱度增加。
這源於兩情相悅之後,官府會給他們發放結婚銀子,負擔減少。
這源於孩子出生之後,獎勵增多,生活費卻減少。
隻要在金州府出生的孩子,在適齡階段,做學問,還是做工人都可以免費學習。
潘小安在金州府推行了三年的,“不得歧視,相互尊重各行業”的條例,已經初見成效。
很多人家,不再執著於讀書考狀元,而是在孩子有了一定力氣之後,就送去工業學堂,學習技術。
也是在這樣的氛圍裡,金州府在未來的百年裡,工藝人才,手工匠人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有了這些工業素質強勁的人才,金州府的工藝品,機械製品才有了更加蓬勃發展。
而現在,又到了麥收繳稅時節。
很多農忙完的村民,聚集在村中的打麥場裡,等著今年的繳納政策。
金州府北郊蘇村。
裡正蘇同剛從縣裡回來,就被村民圍了上來。
“裡正,上麵的政策是怎麼說的?”
蘇同麵帶微笑,他把告示張貼在公示牆上。
“裡正,你快給我們念念,我們又不識字。”
“蘇老七,讓你去夜校班學識字,誰讓你不去的?”
裡正笑他。
“那還不是孩他娘嗎?她說自己在家裡怕黑。”蘇老七彪呼呼的。
眾人哄堂大笑,蘇老七的婆娘便羞紅了臉。
“今年府裡有政策下來。府裡說農民為金州府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今年夏糧的繳納,每畝地隻要一鬥。而夏糧收購價格,府裡給出的價格是二千錢一石。
家庭赤貧的,地裡遭災的,咱們村裡會酌情給予減免。
當然,這裡麵可不包括懶漢。”
蘇二楞梗著脖子,“裡正,你彆看我。今年我家地裡豐收。這一鬥糧,我繳納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