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後海的路上,老頭又問起李樂,對這人怎麼看?
李樂笑著說,“我離遠了看,看他起高樓,宴賓客。”
老頭等了等,“哎,還有一句呢?怎麼不說?”
“樓在的未必真豪傑,塌了的,也或許是世事弄人。”
李樂知道十幾二十年後,太多在眼下呼風喚雨,興風作浪的人物,最後的結局。
有人高開低走,苦苦支撐,有人潸然退場,悄無聲息,有人生時響亮,死時亦大鳴大放,也有在大浪淘沙之後,帶著花不完的財富,寄情山水,攜美而歸,落得個逍遙自在。紛紛擾擾的亂花迷人眼,說不清道不明。
王士鄉琢磨琢磨,說了一段話。
李富貞聽得迷糊,李樂又給複述了。
世上的事情大多如此,普通百姓,賣體力和時間,做小買賣的,做點什麼爭取賣出去,兩者都是換點瑣碎銀兩,用來養家糊口。
至於有幾種做“大”生意的,來時如山搖地動,去時如海嘯山崩。自會有人砸利益於他,讓他海嘯山崩,隻希望能夠在回報時地動山搖。若回報不來,卻也是個大麻煩。
順當時候,起高樓宴賓客,高朋滿座,賓客爭相進獻。不順當時候,樓塌燈滅,大家夥又開始掐著你的脖子,要你還錢。
繁花似錦時,不相識的人都來蹭一桌宴席喝酒吃肉,過世時卻一位過往賓朋也無,冷冷清清。
所以生意場上,傳統做實業,或是靠一點點積累的資產,坐吃坐收這種人,大多都比較樸實,低調,不露富。而那些借錢生錢,買空賣空,靠時運發財的,就得浮誇,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勾引著利益來攀附,即便打腫臉充胖子,也得如此。
隻因為利益是活的,嗅覺靈敏如海中鯊魚,聞著絲血腥味兒就來了。
許多被稱為的富貴人,也是因此,許進不許退,臉已打腫了,胖子也充上了,大家的利益已經綁在一起了,得繼續浮誇,做戲,搞聲勢,做台麵,得繼續舞榭笙歌。
就算曉得周圍的人,都是見利而來,見風使舵,利空則走,可也隻能走下去。利益那麼好的東西,怎會有人憑空給你。自然是給你時,要你擔上老大的乾係。
想想這些人的日子,就覺得不寒而栗,隻有非常人的心理素質,能過的下去。
薛寶釵說世上難得是富貴,又難得是閒,賈寶玉倒是都占了,蘇軾也說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
大小姐聽完,想了許久,才轉過身,對老爺子躬身道,“受教了。”
老頭直擺手,“嗬嗬,說笑而已,彆當真。”
車子開進胡同,王士鄉一瞧見“馬場胡同”的牌子,孩子脾氣上來,有意賣弄,“小子,知道這兒來曆麼?”
“我一外地孩子,哪曉得這裡麵的典故。您說說,我學習學習。”
“看名字不就看出來了?明代時,禦馬監養馬的地方。前清時的京城八大宅門之一的鼓樓鐘楊家,就占了這胡同周圍大半的宅子。”
“鐘?做鐘的還是修表的?”
“扯什麼呢,這家祖上漢軍旗人,漢姓楊,道光年間家裡出了一位進士鐘祥,做過閩浙總督,河道總督,後來和內務府沾親,這才發跡了。”
“謔,您這麼熟悉的?”
“可不,我以前還從這家裡,最後在這兒住的一位老姐姐手裡收過一對兒乾隆官窯的花盆兒呢。”
“多少錢?”
“那不能告訴你。”
“噫,不說拉倒,等回家去我自己翻。”
到院子門口,扶著老爺子進門,瞧見裡麵已經是收尾的活,木匠還在,居然和王士鄉認識,兩人聊了幾句,老頭便對李樂說道,“這種活,找這些人來,手藝上倒也放心。”
老爺子眼睛不好,就隻在院子裡瞧了瞧。大小姐雖說算的上見多識廣,可對這種私宅的四合院,真沒多少了解,拉著李樂前後左右仔細轉了一圈,問這問那。
“哪個是你住的?”
“這三間都是。”李樂指了指西廂,“明三暗四,臥室、客廳、書房,還有一個洗漱間。”
“哦,看看去。”
看了一圈,李富貞比劃比劃臥室,嘀咕著,“有點小了。”
“這你就不懂了吧,藏風聚氣,睡覺的地方沒必要那麼大,紫禁城裡,皇帝老兒住的比這大不了多少。”
“那以後,咱們就住在這兒了?”
李樂笑道,“隻要你覺得住的習慣。”
“為什麼不?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猴子滿山走。再說,不都應該和公婆住在一起的麼?”
“好家夥,哪裡學的這詞兒,哪裡是這麼用的。”李樂一拉李富貞,“在家三天嫌,人家不一定稀得瞧見我們呢。”
出門時,李樂記著老爺子給說的,院子裡,哪邊好種葫蘆,哪裡好養金魚,養鴿子,鴿籠怎麼個擺放。
而大小姐,則暗暗盤算,這裡需要拉多少冰洗彩空,廚衛大小家電進來,回頭讓莉秀聯係一下這邊的公司。
。。。。。。
在王士鄉家磨蹭到天快摸黑,又吃了頓炸醬麵,兩人這才出了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去哪兒?回家?”
“回去乾嘛?啥也不能乾,長夜漫漫,無心睡眠,大眼瞪小眼兒?”李樂嘿嘿著。
“去你的。”
“走,帶你考察一下燕京本地夜生活的環境,有什麼新的變化。還有,乙方要請甲方吃宵夜。”
“甲方乙方?誰?”
“去了就知道。”
a8一拐彎,朝著三裡屯挺進。
車還是停在臟街旁邊的小停車場,穿過一個個掛著白色黃色燈泡的小吃攤,繞過亂糟糟的42號樓,這才掛進了酒吧街。
瞧見一間酒吧門口,穿著挺省布料衣服的小姐姐,正在拉著人往裡進,大小姐扭頭盯著目光平視前方的李樂,“要看就大方的看。”
“腰臀比這麼差勁,不好看。”李樂聽燕京夜場小王子的張師兄說過,這兩年,好多有錢人都覺得開酒吧是門挺掙錢的買賣,三裡屯的酒吧越開越多,還有人給這裡的店名串了個順口溜,什麼風吹三裡屯,雨打哈瓦那,身在芥末坊,心係蘇茜婭。喝完科羅娜,再上塔克辣,要完富士達,又喝伏特加。
店多了,競爭也跟著激烈。結果就是為了引客流,搞出些不少擦邊的花招,這種一身清涼,拉人攬客的小妹,就是其中之一。
臟師兄說起這個,感歎著世風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