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年底。
南鑼鼓巷95號院,隨著陣陣鞭炮齊鳴聲。
一個身材高大魁梧的青年,在街道主任王紅袖的陪同下,緩緩走到前院門口。
幾位張羅喜事的大爺大娘,見到那青年後,全都嘻嘻哈哈起哄道
“柱子,新娘子要下午才能到,你這一會一出來,怕是要把腿給溜細了!”
“三大媽,我這是送送主任!”
何雨柱笑嗬嗬回應了一句後,旁邊的街道主任王紅袖卻擺出了臉色道
“老易,老閆,你們現在是院裡的管事大爺,現在到處都在除陋習,樹新風,你們四合院可不能乾倒退曆史的破事,明白嗎?”
一大爺易中海還沒領會王主任什麼意思,旁邊的三大爺立刻接話道
“王主任,您就放心吧,我們院裡一直都提倡教導這個,絕對不會有鬨婚房這種陋習的!”
“最好如此,如果讓我知道,你們隻是空喊口號,我可不會輕饒了你們!”
街道主任一番慷慨陳詞,震懾住了四合院裡的老少爺們,大姑娘小媳婦,這才和何雨柱告辭離去。
一陣鬨哄哄過後。
何雨柱回了中院自己家。
何家一家四口人,分彆是何雨柱、何大清、何雨水,以及何雨柱、何雨水的媽媽何常氏。
何雨柱三年前參軍,今年帶傷歸來,工作被分配到了軋鋼廠,做了宣傳科的科長,一個月工資加福利補貼,能有八十多塊。
何大清也在軋鋼廠上班,是廚房的領班大廚。
何雨水今年八歲,剛上小學。
而何母,本是大戶人家小姐,三十年代,家境破敗,嫁給了何大清,生下兩個孩子後,本來是家庭主婦。
但是,建國後,國家大力發展教育,而附近紅星小學缺老師,街道辦在知道何常氏識字後,就把她拉去當老師了。
一家四口人,三個鐵飯碗。
這樣的家庭,在整個四九城,都能算是上等人家。
何家在中院,原本有一大一小兩間房。
大房子就是四合院的中間房,也叫正房,麵闊三間。
如今住著何大清夫婦,還有何雨水。
何雨柱的房子,原本是東邊耳房。
後來他負傷歸來,街道辦又在後院給他分了兩間西廂房。
何雨柱沒回自己的婚房,而是來到正房。
一番熱鬨過後,突然院外又是一陣鞭炮齊鳴。
有幾個院裡的半大小夥子急匆匆跑來報喜
“柱子哥,你新媳婦來了!”
“來得這麼早?”
何雨柱有些驚訝地看向牆上鐘表,這還沒到中午呢。
要知道從秦家公社到四九城,至少三十多公裡,就算是坐新開通的公交車,那也要來回顛倒兩三個小時。
屋裡眾人不敢怠慢,連忙出門去迎接。
到了四合院大門口,就見親家一家六口,還有十幾個送親的人,趕著六輛馬車,正在門口卸櫃。
雖然之前王主任說什麼除陋習,但是,建國還不到五年,結婚還是講究一些老規矩。
比如說,男方下聘,女方陪嫁。
秦家雖然不是什麼大戶人家,但為了麵子,還是給閨女整了三十二條腿的嫁妝。
眾人趕緊出手幫忙,把家具送到後院的婚房。
新娘蒙著紅蓋頭,在女眷陪同下,被送進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