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藏與伏青骨來到第九峰。
第九峰不單指一座峰,而是幾座山峰相連組成的一個小峰群,蒼梧峰便是其主峰,亦是九峰峰主夙重之居所。
白藏指著中間最高的那座山,對伏青骨介紹道“那便是蒼梧峰。”
伏青骨望去,峰入莽蒼,雲出岩岫,果然氣派。
白藏又道:“鼎劍峰和劍閣需得重建,掌門和鼎劍峰的各位師兄弟,如今暫住我們峰。”
伏青骨還未曾見過劍閣掌門,便問道“淩霄掌門是個怎樣的人?”
“掌門?掌門當然是個很厲害的人。”
說起淩霄,白藏滿臉崇敬“想那天和這般張狂,都被咱們掌門一劍斬去了雙角,往後恐怕再不敢來咱們劍閣了。”
伏青骨戲謔道:“比你師父還厲害?”
白藏往蒼梧峰瞄了一眼,小聲道“那是當然,師父雖然厲害,跟掌門比還是差了那麼一點。”
他捏起兩根手指,比出小小距離。
伏青骨見他神情畏縮,不免覺得好笑,又問:“你師父嚴厲,三師叔親和,那掌門呢?其為人如何?”
“掌門嘛……”白藏斟酌半晌,才找到個自以為貼切的詞,“不拘小節。”
他神情略有些複雜,“師姐見了就知道了。”
修為高,又不拘小節,聽起來倒是個不錯的人。
伏青骨對這劍閣掌門,不免生出幾分期待。
二人來到蒼梧峰,見到一座古樸的大殿。
大殿殿門上架著一塊匾額,刻著遒勁的‘蒼梧殿’三字,匾額上劍痕斑駁,一看便曆經世事。
殿旁長著一棵梧桐,半樹葉子被秋風打黃,青黃交雜煞是好看。
樹下有人在掃落葉,披服趿屐,落冠散發,很是隨意不羈。
他漫不經心地掃了半晌,地上落葉卻絲毫不見消減。
旁邊一名弟子看得著急,幾次想去夠掃帚,皆被他擋開。
“我來,我來。”
弟子看著滿地落葉,愁眉苦臉,“您這是幫忙,還是添亂呢。”
他充耳不聞。
弟子目光一轉,見白藏領著人過來,朝他揮手招呼。
“二十三,你回來了?”
“楚澤師兄!”白藏領著伏青骨上前。
楚澤拍拍白藏肩膀,朝伏青骨一禮,笑道:“想必這位便是伏師姐吧,久仰大名。”
白藏對伏青骨介紹,“伏師姐,這位是楚澤師兄。”
伏青骨回禮道:“幸會幸會。”隨後看向一旁掃地那人,“這位……”
話還沒說完,那人手中掃帚一拂,幾片樹葉便化作劍氣,朝伏青骨襲來。
白藏和楚澤被嚇了一跳。
“伏師姐,當心。”白藏想幫伏青骨擋下,卻被楚澤按住。
伏青骨臉上閃過詫異,卻站在原地,沒有躲閃。
劍氣擦身而過,撩起伏青骨的頭發,隨後化為樹葉,飄然墜地。
伏青骨發絲垂落,由黑轉白。
她的障眼法被破了,露出原本的模樣。
掃地那人走過來,將掃帚扔給楚澤,打量伏青骨一番後,咋舌道“真是世事無常,多年不見,你不僅修為倒退,人也見老不少。”
“……”不知為何,伏青骨一見這人,就有些手癢,“閣下是?”
“伏師姐。”白藏回神,插進兩人之間,對伏青骨介紹道“這便是我派掌門,淩霄仙尊。”
就這?伏青骨幻想中一派宗師之英姿,頓時碎成渣子。
白藏見淩霄似與伏青骨相熟,一時不知道要不要介紹,猶豫片刻後,才為淩霄引見。
“掌門,這位便是我跟你說過的伏師姐,伏青骨。”
“伏青骨?”淩霄饒有興致地望著伏青骨,嘴都快裂後腦勺去了,“這名字好,比從前那個聽著順耳,人嘛,也比從前看著順眼不少。”
“是嗎?”聽出他語氣中的嘲笑,伏青骨扯了扯臉皮,譏諷道“淩霄掌門,倒是見麵不如聞名。”
白藏和楚澤麵麵相覷,這場麵怎麼看著有些不對?
“趕緊去請師父。”白藏朝楚澤做了個嘴型。
楚澤一溜煙兒跑了。
這人還是這脾氣,半點不肯吃虧,淩霄圍著伏青骨,踢踢踏踏地轉了兩圈,問道“真不記得了?”
伏青骨反問“記得什麼?”
“往事不堪回首,忘了也好,忘了好啊。”淩霄裝模作樣地歎氣,語氣卻有些幸災樂禍。
她靈曄也有今天。
隨後又喜滋滋地想,這靈曄腦子壞了,不記得從前之事,那他欠的錢,豈不是不用還了?
淩霄衣襟大敞,白花花的胸脯肉晃得伏青骨眼睛疼。
伏青骨覺著‘不拘小節’這詞,不應當用來指這淩霄,而該落在白藏之措辭上。
這人哪是不拘小節,根本就沒有節操。
伏青骨望向前方梧桐樹,洗了洗眼,才對淩霄問道“不知掌門與席玉找我來,所為何事?”
淩霄停下腳步,“還能為了什麼?不就是十二掌罰使和魔族之事。”
說起這兩樁事,望著鼎劍峰光禿禿的山頭,他便氣不打一處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本來,在那奸細引爆內丹與魔元之時,他可以保下劍閣中的劍,但因在場還有彆的弟子,他迫不得已,隻能棄劍保人。
要知道,劍閣中幾百把劍,把把皆是上品,如今被炸得所剩無幾,光想想他就要心痛而死了。
淩霄瞪著伏青骨,抱胸盤算,預備將鍋扣在這個老對頭身上,“說起來,此事皆是因你和雷澤而起,你得給個交代。”
白藏聞言,想要替伏青骨辯解,卻被淩霄給一眼給橫了回去。
他朝伏青骨尷尬一笑,隨後望向蒼梧殿。
師兄怎還沒把師父請來?照這麼下去,掌門遲早跟他伏師姐打起來,到時候他該幫誰?
聽了淩霄之言,伏青骨差點氣笑,她還沒找他討人情,他倒跟她要交代了。
“哦?那掌門以為,我該給貴派一個怎樣的交代?”
“多少總該賠點吧?”
伏青骨乾脆利落道“沒錢。”
淩霄一哽,想了想又道“沒錢,拿東西抵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