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市,古稱建興、澤州、澤州府,是山西省下轄地級市之一,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晉豫兩省交界處,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河東屏翰、中原咽喉、三晉門戶"的美譽。
晉城市是華夏文化發祥地之一,兩萬年前便留下高都遺址、塔水河、下川等人類遺址。是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禹鑿石門、商湯籌雨等神話發源地,高僧慧遠、天文學家劉羲叟、孔三傳、王國光、陳廷敬等名人故裡。全市現有文物總量6767處,屬國家重點文保單位66處,包括冶底岱廟、青蓮寺、崇壽寺、海會寺、柳氏民居以及湘峪古堡等眾多名勝古跡。
晉城市古為冶煉之都,有“九頭十八匠”之稱。是戰國“陽阿古劍”產地,境內澤州鐵器、蘭花炭曾名揚海內。蟒河、曆山等保護區,生長有獼猴、大鯢等惜有動物,素有"生物資源寶庫"之稱。
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丹河、沁河流域中下遊,晉城全市總麵積9490平方公裡,東西寬160公裡,南北長100公裡。東、南依太行、王屋二山與河南省新鄉、濟源、焦作交界,西依中條山與臨汾、運城銜接,北依丹朱嶺、金泉山等山脈與長治接壤。控扼晉豫咽喉,俯視千裡中原,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發揮著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重要作用,戰國軍事家吳起稱之為“夏桀之國,左天門之陰,右天溪之陽,盧澤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險也”。可見晉城地理位置的重要。
作為曆史悠久的曆史名城,這地方自古以來就不缺少各種美麗的神話傳說,可以說晉城的曆史就是一部華夏曆史神話的一個縮影。從女媧補天到愚公移山,從商湯籌雨到“白馬拖韁”,各類神話層出不窮,鬼故事、靈異事件那更是數不勝數。
夜幕悄然降臨,時針指向晚上八點左右,司機熟練地駕駛著車輛,載著我和張大仙兒緩緩駛入了晉城的地界。然而,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司機並未按照常規路線駛向繁華熱鬨的晉城市區,而是巧妙地繞過市區,一路向北疾馳而去,徑直闖入了那片幽靜深邃的山區。
隨著車輛不斷深入山區,周圍的景象逐漸變得冷清起來。住戶越來越少,原本稀稀疏疏的燈火此刻也顯得愈發微弱。在這裡,沒有都市的霓虹閃爍,隻有寥寥無幾的燈光如夜空中的點點繁星,在無儘的黑暗中孤獨地閃爍著。
車子就這樣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持續行駛了一個多小時,終於緩緩停下。我迫不及待地下車,伸展著因久坐而略顯麻木的雙腿,同時開始仔細打量起眼前的這個小院。從外表來看,它與普通的農家小院並無太大差異,隻是麵積稍稍大了一些罷了。不過,相較於其他常見的小院,它似乎更多了幾分破敗之感,牆壁上斑駁的痕跡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不知為何,當我的目光觸及這個小院時,心中竟毫無緣由地湧起一股強烈的反感。那種厭惡的感覺就像是深埋在心底的陰影突然被喚醒,讓我忍不住想要立刻轉身離開這個地方。但理智告訴我,既然已經來到此處,就必須要弄清楚其中的緣由。
且說不單單是我本人,就連跟隨著我的小白以及那隻可愛的小奶貓,對於眼前這座小院也是絲毫提不起興趣來。這不,這兩個小家夥一下車後,就始終緊緊地圍繞著我的腳邊來回踱步,似乎顯得有些惶恐與不安。尤其是那向來溫順乖巧的小白,竟然對著小院做出了呲牙咧嘴的凶惡模樣。
見到這般情形,我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憂慮,但臉上卻並未流露出半分異樣,依舊靜靜地佇立在原地,耐心等待著司機打完電話去喚人前來開門。
沒過多久,小院裡便隱隱傳出一陣急促而雜亂的腳步聲。緊接著,隻聽得“嘎吱”一聲響,院門緩緩被推開。瞬間,楊家老二那標誌性的爽朗笑聲響徹整個院落“哈哈哈……!張大師啊,您老人家一路奔波辛苦了!喲嗬!這不是……沐……小哥……不對,應該稱您為沐前輩才是啊!真是萬萬沒想到,今日您居然也親自蒞臨寒舍了。快快有請,快快有請!”
聽到楊家老二這番略顯語無倫次、慌裡慌張的招呼聲,我實在是忍俊不禁。想當初,我不過隨口胡謅自己乃是張大仙兒的師叔罷了,沒承想眾人竟都當了真。如今可好,可算是徹底把楊家老二給弄懵圈了,以至於他一時之間完全不知該如何妥當稱呼於我了。
喜歡沐行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沐行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