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的一番言語確實是出自於本心,也是當下時局的一麵,並沒有半點虛言,諸葛珪雖然心存漢室,但也理解趙雲的處境。
趙雲向漢靈帝表忠心,放下權利回鄉當平民,樂浪百姓也不會換得更好的生活,甚至會因苛捐雜稅,不堪重負重新舉旗造反。
這可是近百萬的流民,沒有趙雲又有誰能鎮得住,再者說了以皇帝的尿性,定然是直接放棄樂浪,因為樂浪隻是大漢的邊角而已。
諸葛珪乃是智囊之士,自然是深知其中的道理,他也隻能放下忠心,用自己的才能回報趙雲恩惠。
隻是諸葛珪心裡仍然有些毛刺,他想了想終於還是說道“愚兄還有一個疑惑,希望君侯能給予解答!之前在奉高城,童貴三人欲對君侯,沒有過都久便一人失蹤一人自殺一人被殺,這事情似乎有些巧合!”
趙雲聽罷笑道“都是小弟下的手,童貴,三人惡貫滿盈死有餘辜,小弟一向忌惡如仇,看著似乎有些狠厲,但那是小弟對惡的態度,還真是無法改變。今日索性一並告知兄長,常山八惡之死,儘數出自小弟之手,張逸的子侄與五石散作坊,也是我做搶的,並且還殺死了張逸的侄子。在洛陽北軍時,我又設計抓住了曹破石,並且用數種方式折磨他,曹破石死狀極慘,可小弟的心卻極為痛快,同時沒有半點悔意,天地之間已無正義可言,小弟隻能用這種手段來打報不平了!”
諸葛珪聽罷點了點頭,沒有半分驚異的說道“其實種種人們早有猜測,君侯有俠義心腸,做這些事一點也叫人意外,愚兄今日也隻是出於好奇並無他意,聽了這許多之後,愚兄反而更加敬佩君侯,但是以爆製爆並非長久之計,若是君侯想要有所作為,又不想尊過時的漢律,那就必須自己製定出法律法規!”
趙雲聽罷猛然想起了諸葛亮,後世曆史上諸葛亮成為蜀漢的丞相後,便提出依法治國從嚴治軍的理論,莫非是諸葛珪是法家出身?
要知道諸葛亮所學甚多,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黃老、兵家及眾橫家學說,諸葛亮的知識是以儒家為基礎,他知書達禮尊重禮儀教化。
諸葛亮有許多發明,木牛流馬及諸葛弩,皆有墨家的身影。諸葛亮巧借東風七星借命,他手持桃木劍,神神叨叨裝神弄鬼,這不就是道士的行為。
諸葛亮舌戰群儒,促成孫劉同盟,之後又罵死司徒王朗,這些又是縱橫辯士們的工作。諸葛亮主張丞相負責製,是黃老學說的無為而治。至於兵家與法家,就不再敘述了!
趙雲沉思過後說道“兄長是想說依法治世治軍,可惜而今並沒有法家的人才,就是整個大漢也找不出法家士人!”
確實是如此,眼下樂浪與征東軍執法者皆是夏侯蘭,但夏侯蘭並非是法家之人,他隻是一個依法行事的執法者而已。
法家代表有李悝、商鞅、申不害、韓非、李斯等人,可謂是人才輩出,隻可惜他們都生活在公元前,而且純法家之人,沒有一個有好下場,以至法家有落末。
包括唐宋以後的朝代,如永貞革新、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等等,無一例外皆以失敗告終。
諸葛珪起身堅定的說道“愚兄從便小熟讀《商君書》與《韓非子》等法典書籍,雖然不是法家之人,但卻也是堅定的支持者,若是君侯信任,愚兄便全身投入法學,並且吏治結合,實行司法監督製,培養出做為司法監督者的父母官,如縣衙以縣令為最高監督者與司法執行者,縣丞、縣尉、主薄等縣衙官吏,皆接受縣令監督!”
趙雲瞬間就聽明白,便說道“兄長的意思是說,縣令為縣衙最高長官,享有監督權與執法權,而縣丞、縣尉等官吏,則是治理地方民政、軍政等政務的實際負責人!”
這等於是黃老學說的行政管理,與諸葛亮的治蜀理論不謀而合,皇帝是國家領袖、最高監督者、最高執法者、享有禮儀之最,但卻不管理具體事務,由丞相、大將軍等大臣分管。
趙雲一時還真沒有長遠的想法,但是諸葛珪的理論,也確實適合縣鄉行政方式,卻不適用於趙雲身上,甚至不適合用在曆代王朝,因為如此容易出現權臣。
所以趙雲最終隻是同意諸葛珪,用黃老學說與法家結合,去培訓縣級以下官吏。
在油燈下趙雲正在翻閱竹簡,打開了一份發現是來自夷洲台灣的文書,文書下方已有郡丞審配的批注。
這是一封夷洲近況的書簡,上麵講到伊洛克族長伊布巾,通過蔗糖與其他交易,已經成為數萬伊洛克人的首領,蔗糖等交易已經大大提高。
同是高山人與平埔人,也有部落開始參與其中,但仍然與伊洛克不和,多次發生戰鬥。
征東軍駐基隆的軍侯鄭良,多次出麵調解,卻險遭生番朱歐人刺殺,鄭良受了一點小傷,並且向樂浪上書,請求增加兵力,詢問是否參與爭鬥。
鄭良也是趙雲的表弟,被趙雲扔在基隆許久,雖然沒有什麼大功績,也僅僅是維持住交易,但其心誌極為堅定,並且表現出一些才能,如今已學會多種土著語言,前段時間他的妻子也到了基隆,大有長期紮根的意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曾經趙雲心軟,想派人將其換人,可是台灣這一攤事,卻無人接手,老是換人必然無法長期駐守基隆,更何況鄭良已經是熟手。
對於台灣島,隻是一個意外之喜,趙雲下南洋時,本意是前往呂宋尋找種子。
眼下趙雲關注的三韓,滅掉三韓才是關鍵所在,再下來便是倭國或高句麗,中原亂世將至,參加反董聯盟,也是不可避免的,決結完倭國與高句麗,下麵還有琉球島。
如此一來占據台灣,將排在琉球之後,說不定是十年八年的以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