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美泉宮。
一個消息讓弗蘭茨有些哭笑不得,奧地利曾經在談判桌上兩次拒絕了吞並黑山的協議,在不久之前甚至還拒絕了黑山大主教的主動申請。
但現在更加離譜的事情發生了,黑山人為了加入奧地利帝國發生了起義,推翻了這個從1389年就開始統治當地的政權。
黑山是政教合一的國家,雖然幾百年間都處在奧斯曼帝國的包圍之中,但從未臣服。
不過這個國家並不是真正的教權國,教會隻是名義上的領導者,實際上是被當地的幾個大家族所操控。
弗蘭茨非常討厭這種地方實力過於雄厚的地區,而且奧地利帝國境內已經有太多這種有實力的“軍閥”了。
其實黑山人之所以這麼想加入奧地利帝國,主要還是看到了這些年來西波斯尼亞的變化。
曾經的“賴雅”成為了土地的主人,他們得到了大量的糧食、農具、衣物、甚至還有武器。
(“賴雅”奧斯曼語意為牲口,也就是所謂的三等人,過去一等人顯然是波斯尼亞人,二等人為人數較多的塞爾維亞人,三等人才是克羅地亞人。)
那些“賴雅”曾經就是黑山人“散養”的牲口,黑山國的土地多山且過於貧瘠,既沒法大麵積種植農作物,也沒法養活太多的牲畜。
所以當地的人口長期無法突破十萬人,而實際上當地的土地資源最多能其中三分之二人口的食物供給。
掠奪是必需的,在黑山幾乎每個人都是強盜,常年靠搶劫為生,當然如果價錢合適,他們也會去做傭兵。
曾經的黑山軍以凶殘和嗜血聞名歐陸,他們是優秀的獵兵,同時也是城市守軍的噩夢。
黑山軍穿著紅色的披風口銜鋼刀攀爬城牆,他們的樣子幾乎成為了歐洲人對蠻族攻城者的刻板印象。
到了十九世紀之後長期安定的生活讓黑山人口激增,已經突破了十三萬。
但是隨著西波斯尼亞並入奧地利,那些原本隻會躲在牆角裡瑟瑟發抖的“牲口”,此時都拿起了武器,麵對侵略者絕不退後半步。
強盜的智慧便是“柿子要挑軟的捏”,於是乎他們隻好去奧斯曼帝國境內劫掠。
但是奧斯曼貧瘠的土地根本養活不了此時黑山國的“龐大”人口,而繼續深入則會讓他們失去山地的保護,虎落平陽的他們會被騎兵輕易地擊潰。
這群高地的亡命徒曾經在哈布斯堡家族和沙皇俄國之間反複橫跳,所以奧地利帝國內部對於這塊爛地的評價很低。
實際上俄國為了不讓黑山倒向奧地利一方每年都會給他們一筆津貼。(從1796年開始)
不過這筆津貼每年隻有一萬盧布,對於1844年的黑山國來說實在太少了。與吝嗇的沙皇相比,哈布斯堡家族實在過於康慨了。
後者讓西波斯尼亞的“賴雅”們自治,然後每年數千萬弗羅林的投入。一座座學校、醫院、教堂拔地而起,奧地利人甚至還在這裡修建鐵路。
西波斯尼亞地區適合蠟菊的生長,在十九世紀的歐洲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香料。
同時由於奧地利帝國中醫事業的發展,中草藥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激增,從亞洲運輸顯然不現實。
然後西波斯尼亞這塊窮鄉僻壤就被人發現很適合一部分中草藥的種植,尤其是馬兜鈴科植物。
而且皇室農場有專門的人把關,至少那些農民永遠不用愁怎麼才能將產品賣出去的問題。
當然錢最後還是會回到弗蘭茨的手中,畢竟那些農民需要消費,而當地幾乎所有產業都屬於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