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大多數日本勞工並沒有種地的機會,開鑿運河與拓荒是兩項很費人的活動。
沒錯,就是費人。
開鑿運河本身的工程量姑且不論,光是長期呆在熱帶雨林這種充滿毒蟲、瘟疫的環境下就足夠讓人心生恐懼。
拓荒同樣不是一份輕鬆的工作,雖說1524年西班牙就在此建立了殖民地,但是西班牙人的性格一貫是管殺不管埋。
他們對於殖民地管理的粗放程度簡直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三百多年的時間裡尼加拉瓜被開發的土地不到總麵積的101novel.com。
西班牙後裔同樣少得可憐,依然有大批土著印第安人生活在叢林之中。
而奧地利帝國接手之後的大規模拓荒行動,毫無疑問打破了土著和殖民者之間脆弱的平衡。
這些土著能在西班牙人眼皮子底下生存數百年自然也是有兩把刷子的,於是乎遭殃的就成了作為拓荒者的日本勞工。
能到後方安心種地的日本勞工都是經過九死一生、精挑細選出來的,這些人的服從度和忠誠度自然十分有保障。
除此以外,封建社會千百年來對人的塑造也功不可沒,他們擁有極強的等級觀念。
這與西方農奴與領主,雇農和地主之間的關係又不同,他們很容易對一個群體產生崇拜心理。
被送到中美洲地區的日本勞工之中確實有一些野武士,不過這些人往往會最先向奧地利投誠,其忠誠度讓奧地利的地方官都汗顏。
至於那些賤民出身的日本勞工,他們早就習慣了逆來順受,而且相比在日本長期挨餓,經常遭到無端毆打的生活。
在中美洲殖民地他們最起碼可以吃飽飯,也不會無端毆打他們,不過乾活偷懶或者不夠賣力還是會吃鞭子的,但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已經算得上是好日子了。
同時宗教的那套選民理論也是時候發揮作用了,宗教對於維穩的效果一直十分顯著,否則也不會受到古今中外那麼多統治者的追捧。
總體來說此時的奧地利帝國中美洲殖民地迎來了大豐收,有充足的糧食可以運回歐洲解決糧食危機。
西非殖民地種植的主要是經濟作物,但這不代表當地的奧地利人不能強征土著的口糧。
事實上與奧地利殖民者合作的那些部落酋長們本身就是大奴隸主,把奴隸的口糧拿出來交換一些更有價值的商品,他們毫無負罪感甚至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
除了那些部落,還有一些早期封建王國和教團也都十分樂意將自己國家的糧食拿出來交換奧地利的商品,甚至借給奧地利帝國。
一方麵是奧地利帝國的商譽確實很好,另一方麵則是弗蘭茨幾次派兵掃蕩沿海地區部落打出的威望。
東非地區則壓根就是計劃中的糧食產區,不過隨著印度內戰的結束,對於海外糧食的需求量大大下降。
而阿曼帝國並不敢將糧食安全交給奧地利人,這不得不說賽義德不愧為阿曼帝國的曆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他的戰略眼光確實非常超前。
賽義德大帝為了避免奧地利糧食完全占領阿曼市場,他甚至將農業稅取消,甚至從商人那裡收稅補貼給農民。
賽義德自然是為了阿曼帝國的未來,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卻違背了傳統,在阿拉伯世界商人們有著極高的話語權。
賽義德的做法給了他和自己宮廷很大壓力,他的八個兒子都向商人們表示願意廢除農業補貼。
尤其是他的兩個繼承人蘇維尼、馬斯喀特州長蘇維尼和桑給巴爾總督馬吉德,這兩位大孝子已經準備好隨時將他們父親製定的國策全部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