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法軍統帥是烏迪諾,沒錯,又是一位拿破侖時代的遺老。烏迪諾是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最勇敢的元帥,然而此時他已經81歲了,僅比拉德茨基小一歲。
烏迪諾並不是一位出色的戰略家,也不是戰術大師,就連拿破侖也評價其“缺乏頭腦”。
此時作為法軍最高統帥的他,所使用的戰術也是極為簡單粗暴。
“進攻!進攻!再進攻!直到將壕溝填平!直到將城牆推倒!直到用鮮血淹沒每一個比利時人!”
烏迪諾的戰術簡單、高效的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傷亡,他帶來的兩個軍合計四萬人,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戰鬥中就損失了接近四分之一。
這裡的四分之一並不是指陣亡數量,還包括了負傷、疾病、休假等因素。
事實上由於雙方火力完全不對等,如果法軍能用充足的彈藥持續消耗比利時人,可以極大地減少自身傷亡。
比利時距離法國足夠近,所以並不需要擔心補給的問題。
烏迪諾絕不是此時法國人最好的選擇,但是法蘭西臨時政府的部門混亂異常。
臨時政府最初選定的人選是能征善戰的貝多將軍,然而這位老兄卻是個堅定的王黨。
他堅決不接受臨時政府的任命,無奈之下臨時政府隻能選擇了貝爾維將軍。
後者的能力遠不如前者,在軍隊中的威望更是完全無法與其相比。
這樣一個人作為軍事部長的結果就是根本沒人把他當回事。
除此之外作為國民報派的推薦的人選,天然就遭到改革報派的敵視。
於是乎軍事部長這個職位就成了兩大黨派相爭的犧牲品,政府將軍事部門改革為防衛委員會。
貝爾維任主席,但是拉莫西裡埃、烏迪諾這種老資格的元帥經常故意在貝爾維不在的時候討論問題,甚至跳過他將決議送到臨時政府。
此時烏迪諾這個土埋到脖子的老家夥出現在比利時正是因為此。
比利時一方由利奧波德一世親自擔任主帥,軍隊主要由前比利時國防軍和誌願兵組成,僅從人數上看比利時人也是三萬左右,兵力上並不吃虧。
但實際上差距較大,而且嚴重缺乏火炮。
利奧波德一世本人也不是什麼軍事天才,他沒有讓這支七拚八湊的部隊散架子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詳情可以參考之前的意大利戰場,那些意大利的聯軍打著打著自己就找不到隊伍了,甚至還有走丟的。
此時的比利時人已經儘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然而法國人的兵鋒依舊勢不可擋。
法國人的隊列步步逼近,而比利時人孱弱的炮火幾乎無法對其造成任何傷害。
即便是法國人的隊列中有人倒下,也馬上就會有人補上他的位置。
法國人的鼓點聲越來越近,比利時的守軍不停吞咽著口水,沉重的壓迫感猶如重錘般擊打著守軍的靈魂。
終於最為殘酷的戰鬥開始了,滑膛槍的命中率不行,那是在遠距離,在近距離。麵對麵的時候沒有人可以擋住或者避開子彈。
雙方的士兵不斷倒下,軍官和督戰隊不停砍殺著試圖逃跑的士兵。
“上刺刀!衝鋒!”
“衝鋒!”
雙方的軍官和士兵們一同歇斯底裡地咆哮著向前衝去,在爛泥地裡扭打成一團。
此時戰爭和藝術毫無瓜葛,有的隻有最原始最野蠻最真實的道理——勝者為王。
刺刀、槍托、拳頭、石塊,都成了致命的武器。陣地上充滿了喊殺聲和慘叫聲,剛剛經過雨水衝刷的空氣再次變得渾濁。
處在戰場中心的利奧波德一世覺得戰局焦灼,他們應該還能撐得下去
然而在遠處的烏迪諾卻看的真切,老元帥年輕時的傷痛一直折磨著他,即便五月天他也要裹著厚厚的皮襖,身邊也要放燒紅的炭爐。
“比利時人撐不了多久了。”
“是的元帥閣下,戰線推進十分順利。”一旁的副官連忙回應道。
宏觀來看法國人已經完全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各條戰線都在穩步推進,比利時人的防線會越來越薄,直到破裂的瞬間。
到那個時候整條戰線都會像洪水決堤一樣,到那個時候無論對方的主帥是誰也不可能挽回敗局
但副官還是一臉愁容,因為這樣打下去,戰鬥雖然勝了,但是雙方的損失卻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