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此時的盧森堡嚴格意義上講已經不能算小國了,在盧森堡危機之後獲得了荷蘭的林堡地區,同時又收複了比利時占據的西盧森堡。
國土麵積直接增加了三倍,人口增加了15倍。
瑞士以散裝形式加入德意誌邦聯之後,盧森堡又獲得了伯爾尼州的管理權。
伯爾尼州本來就存在著大量的德語人口,再加上盧森堡強大的經濟實力很容易就搞定了這塊飛地。
由於弗蘭茨的出現,瑞士地區的經濟遠不如曆史同期,奧地利加入德意誌關稅同盟,同時又搞了個亞平寧關稅同盟,再加上法國人也不想讓彆人分走自己的市場。
於是乎瑞士這個二道販子失業了
比起外部環境,其自身工業落後、農業貧弱才是根本原因。就連鐘表製造業和旅遊業也被弗蘭茨搶走了份額。
瑞士爆發內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家都揭不開鍋了,需要有人來犧牲一下。
而大家又都不願意做那個犧牲者
盧森堡則完全不同,在這個工業時代,盧森堡就是天然的工業區。
煤鐵資源豐富且容易開采,背靠德意誌關稅同盟這個超級大市場。
再加上相對廉潔、高效的政府,以及大量高素質人才,他們想不起飛都很難。
這些年盧森堡的麵積增加了48倍,總人口更是已經逼近80萬(曆史同期為21萬)。
這對於曾經的盧森堡來說是個無法想象的數字,但是對於法國這樣的列強來說,其危險等級不過是從蒼蠅上升到了蚊子級彆而已。
此時來增援比利時的一萬兩千人中,有七千名盧森堡軍士兵,以及五千名來自其他邦國的誌願兵。
這個數字可能並不驚人,但實際上這已經是盧森堡這個國家近乎一半的兵力了。
而且這是一支孤軍,並不會像前幾次那樣有大國的大軍在身後壓陣。
最糟的情況,如果比利時人支撐不住,他們將獨自麵對強大的法軍。
除此之外,由於所在地理位置的問題,即便是勝了,他們也會成為法國人優先報複的對象。
所以這不光是支孤軍,還是支哀兵。
不過這種軍隊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怕死。
剛剛越過山頭的盧森堡人並沒有被眼前慘烈的場麵所震撼,而是像一群嗅到了血腥味的狼群一般直撲法軍後陣。
法國騎兵的出擊也十分迅速直撲突然出現在戰場邊緣的這支新軍,兩股浪潮似乎要迎頭相撞。
不過這很不尋常,因為通常來說步兵和騎兵是不會對衝的。
首先這個時代的騎兵就不會選擇和騎兵硬懟,而步兵衝擊騎兵更是聞所未聞。
彆說是騎兵,正常人看到奔馬就已經嚇得不行。
對於現代人來說接觸馬匹的機會很少,即便見到大多數也都是拉車的駑馬或者是遊樂園和商場中的矮腳馬。
這種馬很難給人帶來太多的震撼,而真正的戰馬會喚起人類最原始的恐懼。
那種刻在骨子裡對於高速移動的巨大生物的恐懼
一匹戰馬通常有六七百斤重,奔跑時高度接近兩米(自身高度+離地高度),並且在速度和爆發力上可以輕鬆吊打博爾特。
麵對成群的戰馬,幾乎沒有士兵會選擇與其正麵對決。
一方是精銳的法蘭西近衛騎兵,另一方是堪稱孤勇的盧森堡誌願軍。
一方有戰馬之利,一方居高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