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弗蘭茨已經到達了因斯布魯克(蒂羅爾首府),本來他是打算去法蘭克福舌戰群雄的,不過現在看來沒必要了。
畢竟比利時人將自己的國旗調個個兒就是德意誌帝國的三色旗,而且盧森堡人,以及另一撥援軍也是打著德意誌帝國的旗號。
此時的法蘭克福國民議會實際上已經是騎虎難下了,至少他們無法像曆史上一樣撇開奧地利去搞小德意誌計劃了。
因為現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個人會認為普魯士能戰勝法國,即便是到了普法戰爭時期,除了普魯士自身以外也沒有國家覺得他們能贏。
就算是法蘭克福議會將德意誌帝國的王冠扣在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的頭上,結果多半也會和曆史上一樣被棄如敝履。
如果威廉四世真的敢接受這頂王冠,那麼弗蘭茨就真該著手考慮統一德意誌的事情了。
畢竟最大的競爭對手自爆,統一的內部障礙已經消失。同時巨大的外部壓力,對於統一德意誌同樣是助力。
而且到那個時候奧地利如果不扛起這麵大旗,德意誌的那些小國就該被瓜分了。
現在對於弗蘭茨來說待價而沽才是正確的選擇。
由於整場戰爭發生的太過突然,弗蘭茨隻能派了一批雇傭兵和記者去幫忙。
此時沒法直接派軍隊,因為師出無名。
不過倒是有了些意外收獲,那就是第二支援軍。
第二支援軍並不來自傳統的德意誌地區,而是來自荷蘭。
荷蘭和比利時這兩個國家關係很差,所以荷蘭國王威廉二世是十分反對援助比利時的。
其實除了兩國的舊怨,荷蘭國王威廉二世也是在為荷蘭自身考慮。
荷蘭的位置剛好夾在三大利益集團之間,德意誌、法蘭西、英吉利,更是與法、德接壤。
這種情況說的好聽點叫兵家必爭之地,說的難聽點叫“四戰之地”。
荷蘭根本不需要激怒其他國家就會挨打,更何況是主動招惹法國人呢?
而且之前荷蘭已經得罪了英國,現在再得罪法國,那麼荷蘭就隻能投向德意誌邦聯了。
雖說加入德意誌邦聯之後荷蘭王國的經濟增長迅速,社會穩定,就連疆土也恢複了。
但是荷蘭國王威廉二世卻有自己的打算,他不想在一棵樹上吊死。
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是希望可以左右逢源,那樣才能將利益最大化。
其實英、法兩國也從未放棄過爭取荷蘭,畢竟能在談判桌上解決的問題,沒人想要戰爭。
而且這是成本最低的做法,無論是想要顛覆荷蘭扶植己方勢力,還是采用戰爭手段,花費都會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弗蘭茨可並不想要給威廉二世繼續搖擺的機會,那些記者會將荷蘭人援助比利時的事情儘可能地散播出去。
無論英、法,還是荷蘭國內,這件事幾乎都在同一時間登上了頭版頭條。
荷蘭國王威廉二世憤怒地將手中的報紙撕得粉碎,狠狠地丟在地上。
“該死!這群刁民,他們要毀了荷蘭嗎?”
一旁的卡洛琳並沒有說話,她隻是冷眼旁觀,畢竟她自己就是幕後的推手之一。
卡洛琳看著眼前這個暴躁、愚蠢、而又自大的男人,如果不是她在操持這個國家,此時的荷蘭王國恐怕也要步那些德意誌邦國的後塵。
曆史上的威廉二世就是一位十分孱弱的君主,在1848年的風暴到來之時,他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向國內的自由派領袖托爾貝克妥協,承認了限製王權的憲法修訂,並任命托爾貝克為首相。
不過威廉二世雖然保住了王位,但是過得並不如意,最終在1849年猝死於北布拉班特的蒂爾堡。
這一世威廉二世雖然有了一些功績,但是依然不足以保住他的地位。
如果不是卡羅琳一直在幫忙運作,恐怕此時的威廉二世又要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