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您還有什麼好糾結的?”
“我們在戰爭中出力最多,難道和會不該在聖彼得堡召開嗎?我們在反法戰爭結束之後已經錯了一次!難道我們還要繼續錯下去嗎?”
切爾尼雪夫首相說不過烏瓦羅夫公爵,便又把話題轉了回來,並且試圖用道德和過去來綁架後者。
烏瓦羅夫公爵不禁心裡冷笑,他覺得俄國的衰落和尼古拉一世周圍這些無能的大臣分不開關係,明明一群武官卻沒有乾文官該做的事情。
“那好,首相大人。您能在一個月內將消息通知到各國,讓各國代表到達聖彼得堡嗎?”
首相切爾尼雪夫剛想答應,但是一想到冰凍的海洋和糟糕的路況,他猶豫了,不過還是故作鎮定地點了點頭。
“不試試怎麼知道?我覺得可以。”
烏瓦羅夫公爵並沒有揭穿其謊言,而是繼續問道。
“那您能在剩下的時間裡把他們送回去完成協定嗎?”
這顯然不可能,此時海路已經冰封,而俄國的狀況此時已經是一片冰天雪地,彆說快速通行,如果沒有本地人帶路死在路上都不是什麼怪事。
首相切爾尼雪夫沒有說話,但其他人也已經明白在此時的聖彼得堡舉辦和會確實不現實。
除非等到來年,又或者換到未結冰且靠近海邊的城市。
烏瓦羅夫公爵自然知道這群人怎麼想的,他繼續說道。
“也許可以選個折中的辦法,但除了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又有哪座城市有資格舉辦和會呢?”
“華沙!”
首相切爾尼雪夫能爬到高位自然不是完全的庸人,對於國內城市的情況還是十分了解的。
華沙作為過去波蘭的首都,是此時俄國的第三大城市,相比聖彼得堡和莫斯科更靠近歐洲交通便利,曆史底蘊也足夠。
隻不過無處不在的叛亂分子卻是一個大麻煩,畢竟波蘭人已經叛亂好幾次了。
如果真的在和會期間搞出什麼大新聞,那麼俄國的麵子可就丟大了。要是再死了幾個重要人物
首相切爾尼雪夫不敢想下去,他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華沙?首相大人,大瘟疫雖然已經結束,但卻沒人能證明華沙是安全的。
如果出了狀況,不知道您能否擔得起這個責任?”
麵對烏瓦羅夫公爵的質問,切爾尼雪夫直接反問道。
“你怎麼知道一定會出狀況?”
兩人並沒有提到波蘭人的叛亂問題,而是用大瘟疫代替。首先尼古拉一世極其厭惡叛亂這個詞,其次瘟疫也確實是華沙需要麵對的問題之一。
兩人不知道的是華沙此時隻有11萬人曆史同期為13.7萬),已經完全退出了國際大都市的行列。
曆史上波蘭最輝煌的時期,華沙人口接近28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哪怕是在1830華沙起義之前,這座城市也有近20萬人。
但現在倫敦、巴黎、維也納都已經邁入了百萬人口大關,此時隻有11萬人的華沙實在顯得有些寒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