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省江寧市,省辦。
休息室內,常國利單手扶額,坐在椅子上,身旁的秘書幫他續了一杯熱開水。
在高校中意氣風發的常國利,在更高的位置上,顯得有些疲倦,力不從心。
高校裡,他麵對的是一眼看上去蠢蠢的,天真無邪的學生,和一些隻有五六個心眼子的教務。
可到了海寧省,就完全不同。
下麵的市領導,人均八百個心眼子。
大家嘴上笑嘻嘻,私底下互相都知道,對方心裡那點小九九。
雖然各自的目的,好在出發點都是好的。
都是希望自己管轄範圍內,國泰民安,歌舞升平,老百姓豐衣足食。
自己被派往到海寧省工作。
高層的意思,就是希望常國利能在海寧省搞好經濟建設。
把海寧省打造成第二個浙省的高度。
可這哪那麼容易?
海寧省資源有限,又比鄰魔都以及浙省。
經濟發展總是被壓了一頭,頂尖的企業都不會選擇在海寧省落戶。
沒有了大企業,自然吸引不到人才。
加上高鐵的發展日新月異,不管是在浙省或魔都工作的年輕人。
回趟家,都用不了兩三個小時,方便的很。
漸漸地,海寧省的經濟發展,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沒有頂尖企業,就沒有人才,沒有人才,就創造不出頂尖企業。
一個類似於莫比烏斯環的結構,讓常國利剛上任,就倍感頭疼。
想要打破這個循環,要麼花大錢,人才引流。
要麼,花大錢,讓利頂尖企業。
可這兩者,可行性都不高。
海寧省的財政狀況,本就有些捉襟見肘。
地方要建設,要錢。
利民項目要扶持,要錢。
處處要錢,處處需要錢。
於是他上任後,就積極推動,農村建設。
從經濟建設的底層開始搭建地基,從農村開始發力,最後包圍反哺城市。
鼓勵現有的企業,投資,建設新農村。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舉動,也引起了許多人異議。
第二次經濟會議上,就有人說出不同的聲音。
這兩年經濟大環境不好,企業也很難做。
明明市裡就有好地段,好政策,擺著不用。
要把企業下放到農村去。
到農村了,就意味著企業要搭建新的物流渠道,倉儲設施。
這不是脫了褲子放屁嘛,白白的給企業增加負擔。
開一次會,常國利就感覺自己筋疲力儘。
他多年校長經驗,也有許多成功的商界學生。
上市企業老總,大型集團董事,都是在各自公司集團裡,一言九鼎,口吐政策的一幫人。
常國利近一段時間,把所有有能力投資建設海寧省的學生,都一一詳談過。
希望他們能來海寧省投資建設。
可結果,不儘如人意。
不說,在陌生的地方投資,本身就是有風險。
就算是,投資常國利此人,都算不上一筆劃算的賬。
以常國利的年紀來看,除非在現在任上,能有驚天動地的大政績加持。
否則,絕無可能再進一步。
大概率,常國利會在現有的位置上,退休。
社會是殘酷的,人走茶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