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經此一來,原先有些動搖的遼國臣子,也覺得此戰大有可為,畢竟西夏此次是真的會出死力的。
因為這個國家如今真的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橫山要保不住了。
橫山之地原為宋有,真宗時連同靈、夏二州並授德明,自此黨項人才真正擁有了立國的根基,這塊地方不僅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還是農業畜牧的基礎,重要的鹽鐵出產地,裡麵還有西夏最精銳的部隊橫山羌。
打個直接的比方,橫山對於西夏,就相當於幽雲十六州對於遼國,進可攻,退可守,同時還是重要的農業、經濟基地。
失去了橫山的大宋,在戰略上也極度被動,西北許多州縣時刻處於西夏軍的威脅之下,由於機動性差不利救援,隻能分兵駐守,給了西夏軍逐個擊破的機會,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這三場著名的敗仗,無一不是被李元昊發揮機動優勢,以多圍寡而造成的。
而現在,經過五十年時間,曆經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再到如今五朝,無數名臣大將的努力,宋軍終於快要拿下橫山了。
一旦給宋人徹底占據橫山,那麼西夏的滅亡就隻是時間問題,黨項人自然要拚死反撲,耶律延禧說的也很直接:“西夏無力反攻,隻要把南朝最精銳的西軍,拖在西北,橫山之地,便許你取回!
西夏使臣大喜過望,連連叩首:“大遼聖主!大遼聖主!”
耶律延禧的優越感油然而生,又大笑起來:“哈哈!好!好啊!”
他倒也不是被幾句好話一捧就忘乎所以,而是因為如今的西夏國主李乾順幼年繼位,一直是小梁太後手中的傀儡,後來正是他父親遣人至夏,鴆殺小梁太後,命李乾順親政,說如今的西夏國君是遼人扶持上位的,都不為過。
此時再看西夏使者百般哀求的模樣,耶律延禧有種牽著自家的獵犬,磨刀霍霍向豬羊的快感,大手一揮,乾綱獨斷:“發國書予南朝,此番出兵伐宋,實因昏君無道,宋人若願將趙佶送入我大遼上京,那便作罷,不然我大遼鐵騎將直取開封,為母報仇!”
……
“荒謬!!荒謬!!”
汴京皇宮,趙佶將國書狠狠甩了出去,氣得渾身發抖,血氣上湧,嘴中腥甜,險些再吐出血來。
之所以沒有真正吐血,倒不是他情緒控製得好,而是憤怒之後,就是恐懼。
熱搜出國了啊,居然被契丹蠻夷這般利用,簡直是奇恥大辱!
趙佶完全能夠想象,這份國書一旦宣告天下,會引發怎樣的軒然大波。
從民間議論一下子升為兩國開戰的借口,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士大夫階層,都接受不了這種醜聞。
他不關心百姓如何,但士大夫階層掌控著實權,如果聯合起來行伊霍之事,那真的是能將他從皇位上揪下來的!
值得慶幸的是,哲宗沒有留下遺詔,神宗之子中,除了他和之前的簡王趙似外,還真的沒什麼合適繼承皇位的,而如果去找趙氏宗親,連年黨爭之下,又沒有一位臣子有能扶新君登基的絕對威望,新黨如果選了一位,舊黨肯定不同意,反之同理。
“誰……誰能為朕分憂?”
但即便如此,他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尤其是在外族入侵的情況下,所以趙佶強行把血咽下去,喃喃低語著,然後第一時間找到了皇後王氏。
夫妻一體,無論如何,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尤其是皇後又生下了嫡長子,不為他也要為了自己的兒子。
來到後宮,他見到了憔悴了不少的王氏。
皇後管理後宮,如今宮內的宦官被大肆誅殺,但並沒有平息風波,那些內侍宮婢表麵上膽戰心驚,背地裡依舊議論紛紛,讓皇後焦頭爛額,可聽到這位夫郎所求,她也不免花容失色,然後第一個反應就是:“陛下,此事應招高提舉前來商議啊!”
趙佶沉默下去。
自從簡王政變的事情後,他總覺得心裡紮了一根刺,後來高俅屠殺內侍的行為,更讓他警惕不已。
但真正到了危急時刻,趙佶突然發現,自己如今所能依仗的,還真的隻剩下了這個蹴鞠的玩伴,被民間稱為高青天的大忠臣!
“招皇城司高俅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