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正式稱王_從李元芳開始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從李元芳開始 > 第八百六十九章 正式稱王
背景色:字体:[]

第八百六十九章 正式稱王(2 / 2)

對於李彥來說,他的根據地是燕雲,本就是燕國故土,而有宋一朝,又心心念念想要收複燕雲,他以燕為號,不僅穩固了自己的基本盤,也讓天下人心更加歸附新朝。

國號既為燕,都城自然定在燕京。

這並不是網絡鼓吹的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而是國都在此,對於國家的戰略格局相當重要。

後世史學界有一種觀念,明成祖朱棣最關鍵的一個貢獻,就是將國都從南京遷到北京。

當然朱棣有他自己本身的考慮,因為燕京是他的大本營,登基後的統治,與南方鄉紳地主階級也一直不對付,才有了堅定的遷都想法,但這個決定,也確實改變了明朝接下來的統治格局,避免了北方被異族隨意蹂躪的禍患。

李彥的目的同樣在於此,他心裡對於新朝的版圖是有規劃的,在這個規劃下才有了燕雲為新都,比起接下來設為直轄府的大名和汴梁都要合適。

金仁存區區一個高麗臣子,自然不可能知道其中的講究,休息一夜後,以高麗副使的身份,加入使臣隊伍裡,一起向著皇宮而去。

燕京的皇宮位於西南一隅,是遼人修建的,由於遼國皇帝分四季逐水草而居,四季捺缽才是他們真正的行宮,所以燕京宮城不合禮製的地方極多,顯得有些簡陋。

當稱王儀式開始準備後,就有官員提出,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在燕京城北建造新的皇宮。

李彥對此沒有否決,卻推遲了建造時間。

皇宮確實不可能將就,這不是節儉不節儉的問題,楊堅算是比較節儉的帝王,在建造大興和太極宮時都毫不含糊,因為這是凝聚國運人心的行為。

什麼地位的人就要做符合地位的事情,九五之尊住的地方破破爛爛,不合禮製,那不是愛民如子,那是自己給自己找事,該建造的要建,彆像楊廣、武則天那樣瞎折騰就行。

所以一旦定都燕京,就必定要新建皇宮,但時間上要往後推遲推遲。

畢竟建造一座符合天子規模和規格的宮城,花費太大,舉個與燕京聯係最深的例子,三百年後修建的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於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設,到永樂十八年才建成,單單是準備工作就持續了整整十一年,朝廷派出無數匠人,奔赴全國各地,去開采名貴的木材和石料。

具體的采集工作,還是各地老百姓做,珍貴的木材多生長在崇山峻嶺裡,百姓冒險進山采木,很多人為此丟了性命,“入山一千,出山五百”,就是形容這種代價。

如此種種不勝枚舉,而那還是在朱棣統一了全國的前提下,在稱王階段,李彥是不準備興如此浩大的工程,稱帝後再正式施工也不遲。

接下來的戰爭,必然有大量的奴役,一部分北上修長城,另一邊部分可以充作營建皇宮的苦力,再將工期延長,減輕負擔。

李彥已經對工部下令,修繕現有的舊王宮,讓它到達能夠承擔中樞行政和後宮居住的基本條件,同時讓工部官員給出新皇城的具體營建規劃。

對此各國使臣也有耳聞,為之嘖嘖稱奇。

相比起他們國家裡麵,那些喜歡修奇觀的統治者,此舉才是真正的仁德愛民。

從種種處事細節,他們也越來越相信這位燕王殿下,能夠真正統治這片最為富饒的天朝上國。

所以四更剛至,天色仍是黑沉,王宮前的街道已經變得熱鬨起來。

各國使臣起得極早,都提前要求驛館的吏員領著他們,來到王宮集合。

然而等他們到達時,發現鄉軍團上下、各州縣官員,乃至梁山好漢們,都早早侯在了這裡,有些人甚至摩挲著大腦袋,興奮得一夜睡不著覺。

在場熙熙攘攘,足有三百人之多,這就是新朝的第一批臣子了。

裡麵有鄉軍的骨乾,有梁山泊的頭領,也有山東鄆城縣令時文彬,這類治理當地突出的歸降臣子。

而無論是誰,無論情緒上多麼激動,此時都半點沒有吵鬨,靜靜地期待著那個時刻的到來。

不過莊嚴肅穆的禮儀還未開啟,接地氣的一幕就出現了。

街道兩側的長廊內,一個個早點攤位開門營業。

朝會起得如此之早,抵達禦街上的官員,基本都是肚裡空空,此處卻賣著各色早點,甚至考慮到南方北方,不同地區的官員口味,還是種類繁多,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不能讓官員們空著肚子,久而久之身體也會變差,所以讓他們在長廊中吃飽喝足,正式進入王城,入朝辦公也不遲。

這並非獨創,宋朝就有,但凡是優點的,新朝都會沿襲下來。

使臣們也享受到了這般待遇,崔崇用和金仁存一邊吃著可口的早餐,感覺身體在晚秋的寒風裡暖和了起來,一邊想到被女真人蹂躪的國家,眼眶又不禁大紅:“我高麗何時能複國啊?”

其他使臣則默默觀察,竊竊私語:“這次封王大典,或許更像是一次例行的早朝流程!”

確實如此,畢竟是稱王,不需要如稱帝一般舉行隆重的祭天大典,步驟要簡略許多,更多的還是將朝會及辦公的流程定下。

當眾臣子用餐完畢,從正門進入王城,經過一條數百步長的禦道後,就直通明德殿。

沒有過多深入,這裡就是上朝的殿宇,當然現在不能入內,而是要在外麵等候。

以前宋朝的臣子,是按照文武分東西兩班,在東西閣門列隊等待上朝,此番使臣卻發現,新朝的臣子並沒有文武涇渭分明的站位方式,而是按照品級前後排列。

品級越高的紫袍高官,站得越前麵,之前在黑夜裡不太看得清楚,如今天微微亮了,也能看清群臣身上的袍服,顏色趨於前唐的紫袍、緋袍、綠袍、青色四種,而在此基礎上,還繡上了不同的花紋。

比如最前麵的那位五官俊朗,氣質溫雅的老者,就穿著繡仙鶴的紫袍,而與其並列的大名鼎鼎的高青天,也是一襲紫袍,繪的卻是豹子。

但還未等使臣們細看,前方的明德殿已經傳來了威嚴的聲音:“眾臣覲見!”

群臣魚貫入殿,根據前幾日的演練,來到了各自的位置站好。

而隨著腳步聲響起,一道頭戴紫金冠,身穿織金蟒袍,腰束玉帶的英武身影走了出來,眾人眼中都湧出熱切,齊齊躬身一拜,發出山呼海嘯的聲音:

“臣等拜見燕王殿下!!”

(



最新小说: 星辰之巔星辰訣 鬥羅:天生媚骨,開局藍霸團寵 職業?狗都不打! 這個男人太懂炒作 華娛從代拍開始 我有一座鏡像屋 大道之上 假千金空間通獸世,渣哥個個悔斷腸 我以惡女為資糧 1979我的年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