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臨行前阿爹告誡與三嬸娘離遠些。”
“同一個屋簷下,總得碰著麵。”餘氏略略歎道:“適才你三嬸娘說瑜姐兒不是個好相與的,妨姐兒讓她害得這樣,來提醒我讓我防著瑜姐兒,仔細她害你呢。”
孫嫻訝然失笑,“三嬸娘總愛危言聳聽,不過經她一說我倒真想快點見到瑜姐兒,看看她長成什麼鬼怪模樣了,竟叫三嬸娘顧忌得心神難安。”
“老太太很是疼惜瑜姐兒呢,想你姨母模樣不差,哪裡能生出鬼怪的姑娘來。”
傍晚時分,貨船停在京城西門碼頭。
早有孫家的隨從婆子等在那裡,周老太太由章嬤嬤與秀娟攙著下船,腳一著地,便自嘲道:“還是腳踏實地的好,在水上浮了幾天,整個人都耙了。”
“老太太這話說得不錯,老奴現在都覺得頭重腳輕的。”章嬤嬤接了句,“還是秀娟這樣的年紀好,瞧著啥事沒有,看看那邊那夏蓮和采玉,跟才從水裡撈起的魚似的,活蹦亂跳。”
“這一入京城,還得新鮮好些日子方能打住呢,你一陣吩咐下去讓這些丫頭們都收斂些性子,可彆歡脫過
頭惹出禍來。”周老太太叮囑一句,主要是擔心給蘇瑜惹禍。
“是,還是老太太想得周到。”章嬤嬤笑道:“我瞧著雪嬌和蝶依就很穩妥,一直守著瑜姐兒,規規矩矩的很是老成。”
周老太太順勢看過去,的解,蝶依和雪嬌一左一右站在瑜姐兒身邊,不像采玉和夏蓮東張西望,生怕什麼東西看掉了,也不怕眼睛裝不下。
“馬車過來了,咱們先上車吧。”馬車停在跟前,章嬤嬤出聲。
“嗯,把瑜姐兒叫過來。”周老太太扭頭吩咐秀娟。
馬車先走,留下隨從婆子安排細軟往孫府去。
“外祖母,嫻姐姐隻比我大不了多少,親事訂了嗎?”二舅娘的長女孫嫻,隻比蘇瑜大一個月,似乎一直沒能與人定下婚期。
周老太太說:“三年前就定下了,對方是你二舅娘娘家弟媳的侄子,叫王畢甫。那王家先頭祖上也是做過官的,隻是後輩無甚長進,到王畢甫這一輩進了晉王府做了個長史也算是個前程了。三年前王家太太病逝,王畢甫為母守孝,這才將與嫻姐兒的婚期給推遲了。”
竟還有個緣故。前一世這個時間她已經在京城開始買鋪捐田,總之什麼能掙到錢她就做什麼,孫家本是商戶出身,阿爹說孫家的人做上官之後就沒什麼人在經商之事上展露過頭腦,倒是她把生意做得頭頭是道,她不像蘇家人,更像孫家人。
她沒空關注孫家幾時進京的,更沒空注意外祖家幾個表兄弟表姊妹幾時娶妻幾
時嫁人。隻在得到消息時備上厚禮抬到孫府去,往來就更少了。印象中嫻姐兒隻活過三十歲,三十二那年不知怎麼的突然就在婆家暴亡,好像還留下個孩子,蘇瑜記不清是男是女了。
“那王長史如今孝期已滿,那嫻姐姐豈不是要嫁人了?”蘇瑜的語氣沒有喜怒。
“年前你二舅娘跟我說了,婚期定在了臘月初一。”
所以她曾給孫嫻的嫁禮備了諸多的厚氅吧,“還真是恭喜嫻姐姐了。”
“說起來你們姊妹倆還是幼時見過一麵,你二舅娘將嫻姐兒教養得極好,若不是先頭與王家說了親,隻怕是門檻都要叫媒人踩破了。待會兒見著她,你們可得好好親熱親熱。”
外祖母話裡話外都是替她著想呢,孫妨和孫嬉先到京城,自然與孫嫻先是熟絡,若孫嫻受到孫妨與孫嬉的影響,隻擔心她要被姐妹們孤立不待見。“是,幼時阿瑜就與嫻姐姐能合得來,我還記和她給過阿瑜糖吃呢。”
說笑間馬車停在雙竹巷京城孫府門口,蘇瑜先落車,望著曾經無比熟悉的京城巷道,一時感慨萬千。王朝之下,上到一品朝臣,下到升鬥百姓,所住所著都有品秩。孫府能落在雙竹巷,也是因著孫學雍在史部當職的緣故。
餘氏得了消息忙忙迎出來,先朝周老太太福身見禮,“阿娘萬安,您可算是到了。”
周老太太腳一落地,抬頭就見家門口兩隻燈籠紅得格外喜氣,“可不是到了,再在水上浮幾日,我怕是要下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