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王朝給太子選妃的範圍都是非富即貴,多是王侯將相家精挑細選出來的,可大明朝就有那麼點不一樣了。
這還得從老朱說,登基之後有感前朝的各種前車之鑒,老朱深知內臣,後宮以及外戚乾政的嚴重後果,在宮門外立了三尺鐵牌,鑄了八個大字:“內臣不得乾預政事”隻不過後來隨著文官集團勢力越來越大,後邊的皇帝從實際出發就把這個祖訓當成了擺設,給太監權利以內廷製衡內閣,再後來這個鐵牌被大太監王振給挪走了。
而對於防患外戚乾政他則實施兩個方法。
第一則是選妃製度的改革,拋棄門第之見,隻選擇普通良家女子。除了開國之初與勳貴聯姻外,比如太子朱標娶常遇春女,朱棣娶徐達之女,而後明一代的後妃很少出身勳貴家族多是普通民家,一般選妃以京城及周邊地區,類似後世的海選,然後由禮部挑選幾十人帶入宮,最後挑一兩個當後妃,餘下以禮送回家,這樣以來後宮中的皇後,妃子都來自普通人家,無權無勢對皇權形成不了威脅。
便如周皇後他爹周奎原本就隻是個算命先生,還有田貴妃他爹田弘遇也是個普通百姓,因女而貴後,也都是授予有職無權的虛職,比如在錦衣衛裡掛個名頭,但是會被封爵最高是侯爵,前期這個爵位還是可以繼承的,但明朝皇帝最外戚一直有防範之心,時不時打壓一下避免其勢力膨脹,像到了明世宗嘉靖帝在位期間,以外戚世封非祖製,認為“祖宗之製,非軍功不封,洪熙時,都督張昶封彭城伯,弟升亦封惠安伯,外戚之封,自此始。循習至今,有一門數貴者,歲糜厚祿,逾分非法”。因此廢除了外戚爵位世襲的慣例。
故有史書:“有明一代,外戚最為孱弱”
第二個方法,則是加強後宮管理,眾所周知為了防止太監乾政,朱元章鑄鐵牌立宮外,其實他為了防止後宮乾政,命工部製紅牌鐫戒諭後妃之詞,懸於宮中,牌用鐵,字飾以金。
裡麵是複著令典,對於各種規矩說的很是詳細。
還有在洪武元年,朱元章就命儒臣修女戒,諭翰林學士朱升曰:“治天下者,正家為先。正家之道,始於謹夫婦。後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俾預政事。卿等其纂女戒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知所持守”
即便到了崇禎帝時,那後宮鐵牌依在,且其幾乎不在皇後嬪妃等人跟前談及國事,而周皇後等人也幾乎不在他跟前議論國政。
所以終明一代,幾無後宮亂政外戚專權之事。
而崇禎看是詢問常宇,實則也在試探這個權勢滔天的太監是否知分寸。
已經讓你乾政了,但你要有底線,彆什麼事都攙和。
常宇又不傻,他知道什麼能管,什麼不能伸手,便連太子使勁給他使眼色他都裝作看不見,他知道假若再在太子大婚這件事上耍小聰明,那就動了崇禎帝的逆鱗了。
作為皇帝繼承人,傳宗接代延續香火那是生來就要背負的責任和義務,往大了說是國之根本,往小的說是保你這脈不絕種,常宇兩次以戰事正激局勢不穩來為太子推延,崇禎帝迫於無奈也能應了,但眼下你再這麼著,他就要懷疑你彆有用心了。
聽不見,看不到,不想管,不想問,就是常宇的這次態度。
太子很苦惱,但崇禎帝很滿意。
“中秋過後,此事便交由禮部去辦”崇禎帝看了朱慈烺一眼表情澹澹,隨即又看向常宇:“中秋團圓夜,朕覺得宮裡頭冷清得慌”。
常宇一怔,崇禎帝這話說的沒頭沒尾,令他一時不知如何接話,但還必須得接,略加思索便道:“皇上是要宮裡頭熱鬨些?”
崇禎帝澹澹一笑:“朕是要宮裡頭熱鬨些又要心裡頭熱乎些”。
常宇有些懂了,這宮裡頭熱鬨容易,搞些樂子便可,皇帝要心裡頭熱乎些……難不成是暗示周國丈那邊。
可是想想又不太像,崇禎帝兩口子如今對周奎那一家子可謂討厭至極,決然不會召他們入宮的,那……
“懇請皇上明示”常宇實在猜不透,隻能硬著頭皮說了這麼句話,崇禎帝哈哈一笑:“朕當真以為你是朕肚子裡蛔蟲呢”說著一頓:“你著人傳朕口諭,讓德王入京過節”。
明初各地藩王手裡頭還是有兵有權的,小天真朱允炆要削藩逼得他四叔造反後,朱棣不想彆人有樣學樣把小天真的手段用到極致,自此後各地藩王便如同圈養的豬,在自個一畝三分地享受榮華富貴,除此之外不允許你有其他想法,錦衣衛和東廠這二百年來一直盯著他們不放。
在這種局勢下二百年來也沒出啥簍子,至少沒出啥大簍子,無非是各種勾心鬥角日夜詛咒朱棣這一脈早點完犢子,雖然不敢罵出聲,但身體很誠實,隻要朝廷有事俺就旁邊吃瓜隻看不幫忙,比如崇禎帝募捐,就沒一個響應的,即便被賊軍圍困時也多的是一毛不拔之輩。
然後報應就來了。
二百年下來各地藩王本就開始凋零,有絕種被廢國的,有搞事情被廢掉的,加上李自成和張獻忠助攻,破城就誅殺,十餘年間,殺藩王近二十,據統計李自成殺了十二個,張獻忠殺了七個!
簡單來說,就是大明朝的藩王幾乎已被屠戮殆儘,即便常宇出現也隻不過解救了晉王和代王幸免於難。
宗室幾乎被屠殺一空,這讓崇禎帝的心情複雜至極,悲痛欲絕之中夾著羞愧又有點暗自歡喜。
這話怎麼說呢。
便是普通百姓人家都想著傳宗接代開枝散葉,子孫越多越好,彆說皇家了,子孫繁衍枝繁葉茂越興盛越聚氣啊,結果轉眼間被人砍的孤零零的,愧對祖宗不說,顏麵也不好看,真正成為了孤家寡人,沒了底蘊沒了底氣,得虧是大明朝,若是漢唐時期,皇室孤零零的早被那些士族門閥給乾翻了。
所以崇禎帝迫切想讓朱慈烺趕緊結婚趕緊生孩子開枝散葉,生的越多也好,當然他自己都還想加班趕點的再生幾個呢。
可又為什麼說他內心還有些歡喜呢?
當然是一口惡氣啊,平常百姓家都有兄弟不和妯裡置氣,更不用說他們家這兩百多年的各種恩怨了,當然這還是其一,最重要的是藩王給朝廷的財政帶來了無比巨大的壓力!
藩王雖然沒了兵權,但世受皇恩,拿著俸祿由朝廷供養者白吃白喝,有人會說養幾個王爺而已能有啥壓力,隻能說小天真,你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