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大風險高。”胡洋帶著點心有不甘的說:“一個暖窖子投入七八千,還得買煤買柴火燒火牆,一旦招病了就全完。就算不招病,趕上連續陰天下雪的也完蛋。”
羅一聽說一個大棚投資隻要七八千,冬天還得買煤柴供暖,足足愣了好幾秒。
隨後反應過來,胡洋說的是那種老式的屁大點麵積的三麵牆暖棚。
那種暖棚技術,在他最初跟朋友合夥乾農家院的時候,就已經基本被淘汰了。
轉念一琢磨,於維盛非常鑽研大棚種植技術。國內好多新技術都是他從國外引進或者摸索出來的。
找這麼看,他家正在使用的,應該已經是北方地區最新的東西了。
對羅一來說,這絕對是好消息。
因為,羅一盯上的賺錢門路,是草莓種植技術和大棚技術。草莓種植技術就不用說了,育苗、移栽、溫濕控,病蟲害防治,抗災、肥料與農藥的應用,羅一都門清。
大棚技術前景就更廣了,不僅僅是種點草莓和小柿子,蔬菜甚至果樹都是應用方向。
千萬彆以為大棚就是打個骨架,外麵蒙上一層塑料布就完事兒了。
裡麵涉及到的技術多了,麵積與產出比、選材、結構、高度、朝向,每一項都是大學問。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不斷摸索改良推陳出新。
二十年後最先進的大棚,如果落在現在的人眼中,估計跟看科幻片似的。
羅一之前心太大了,隻想著那些未來會大賺特賺的東西,或者琢磨哪個時間節點是暴富的機會。
他卻忘了,自己真正熟悉的是什麼。
大棚種植呀!
從相對早期的日光拱棚,到後來出現的雙層日光棚、玻璃溫室,薄膜溫室陽光板溫室,他還詳細考察過通過物聯網控製的全智能聯棟溫室。
如果能把腦子裡的東西落實成專利,國內種植技術可以免費授權,靠加工結構框架和聚錄乙烯薄膜就能實現高盈利。
這可不是小生意,包括東三省在內廣袤的北方地區,遍地都是市場。
至於國外……不好意思,未來二十年的最優解全都在哥手裡。
想用?
拿專利費來!
重點收割的目標就是土地狹小,對冷暖棚有剛需的小日子和小西八……
想到激動之處,羅一問胡洋:“你想不想做,做的話我給你投資。”
“你啥?投資?”胡洋差點沒噴出來。
“對,我全額投資,你出力拿乾股。賺了大家一起賺,賠了我擔著。”羅一開出了讓人無法拒絕的條件。
之所以開出這麼優厚的條件,不是多信任胡洋,或者胡洋多有能力。主要是羅一壓根沒打算靠著投資大棚掙錢。
他要的是把大棚建起來,有了實物資料再加上數據指標,才好申請專利。
胡洋不知道羅一的打算,短暫興奮了一下,擺手說:“你快彆鬨了。”
“誰說我跟你鬨了?”羅一正色起來:“我姑在小日子那邊就是搞農業大棚的。那邊技術先進,可以將風險控製在最低。”
“你姑?”胡洋納悶了:“你姑不是在鵬城乾廠子嗎?在小日子還有產業呀?”
“鵬城的是我大姑,小日子那邊的是二姑。”羅一嘴上胡謅,心裡鬱悶。
該死的年齡,做什麼都得打著彆人的名義,不然壓根沒人信,這不要親命了嘛。
一個謊言就得用無數個謊言來填。
羅一醒過來到現在,什麼姑呀姐呀的瞎話說出去一籮筐,簡直想想都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