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會和phs網絡鋪設進行捆綁銷售,廣告成本約等於無。除去給中興公司的分潤,每台淨利潤超過三百。同樣是因為捆綁式銷售,市場認可度上來後幾乎沒有競爭。
銷售預期通過江浙的餘杭地區就能窺得一二。
我姐那邊現在有五條小型組裝生產線。全力開工的話,日產量一千五百台左右。理想情況下,一天的淨利潤就是四十五萬。”
董任崎臉上的奚落消失了……
羅一給的數據有理有據,而得出的結果,屬實有點嚇人。一天四十五萬,一個月下來一千三百五十萬。一年下來淨利潤一點六個億。
打個八折還一點二個億呢。
董任崎不是沒見過錢的主兒,不過他見過的錢都是公家的。這可是個人財富呀!
這小子之前說什麼來這,他在廠子裡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豈不是說,一年下來能分到好幾千萬?
羅一的話還沒說完。
一組數據鎮住董任崎後,繼續說:“我們國家的市場太大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三十四個省份六百多個城市,十三億人口。
刨去老幼,過窮和過富的人口。以最嚴苛的條件進行估算,小靈通的潛在客戶群體依然超過一個億。
哪怕中興隻吃下部分市場,我姐的工廠隻從中興手裡拿到部分配額。依然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嗯~”董任崎默默的心算了一下,不得不嚴肅的點了點頭,對羅一的說法表示認可。
“我和我姐已經談好了。賺到錢後,百分之十左右給技術人員做激勵。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用於新機型的研發和擴大生產,剩下除去給合夥人的分潤,屬於我和我姐的那部分,拿去與各大院校搞產學研。”
“產學研?”董任崎的表情越發嚴肅。
“是的。”羅一點頭:“您可能不知道。我姐的工廠說是生產手機,實際上隻做了設計和組裝兩部分工作。手機裡麵用到的所有零部件,全都是買的。
現在的情況是,這些零件超過百分之五十都需要進口。剩下的那些即便是國內生產的,也要給日韓歐美交專利費,或者壓根就是日韓歐美投資的。
我和我姐的想法時,先易後難,從一顆小小的電容開始,讓這些零件從知識產權到原料,再到生產,完全國產化。”
“這個野心……可是不小呀!”董任崎砸吧著嘴,眼睛盯著羅一,試圖分辨他說的話有幾分是真的。
“利益空間巨大呀!”羅一笑了,拿起水杯喝了一口,語氣一揚:“現在歐美資本為了利潤最大化,正在搞產能外遷。
咱們國家有相對廉價的土地,大量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薪資要求很低的工人,還有越來越完善的配套和交通物流網絡。
我們還有收入日益提高的百姓,和人口帶來的龐大內需。對於那些歐美資本家來說,是最理想的產能遷移地。
大量工廠遷來了,對下遊配套產業的需求必然呈幾何倍量的提高。這方麵,我們存在巨大的空白。
我對那些低技術含量,市場競爭壓力大的產業沒興趣。要搞就搞有技術含量的。
雖然前期投入大,可一旦搞成了,就根本不愁賣。
還是拿一顆小小的電容舉例,這玩應可不是隻有手機用,但凡是個電子產品都需要。
老外現在仗著技術優勢,把一顆成本是有幾分錢,甚至幾厘錢的東西賣到幾塊錢,十幾塊錢。
咱們如果自己能生產了,您就看我打不打死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