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
“三成也太高了吧?”
“人家掙一萬,咱們拿走三千?誰乾呀!”
羅一話一出口,孔宇還沒吱聲呢,其它幾個小子紛紛開口。
而且意思非常的統一,都覺得太高了。
一旁的董麗潔也皺了下眉頭,不過眼前是綠園公司內部的事兒,她忍住沒吱聲。
孔宇也覺得太高了,雖然他也想多賺錢,但人家掙一萬公司抽三千,屬實有點太多了。
“三成還高?”羅一詫異的看著孔宇和其它幾個人,問他們:“你們會算賬嗎?”
“……”
沒人吭聲,都等著聽羅一的賬是怎麼算的。
“普通一畝地的大棚,種草莓一年能掙多少錢?”羅一問。
“額……”孔宇沉吟了一下:“草莓品種不同,畝產有差異,但貴賤上差不多能找平。
按老於叔家的棚算,一冬天沒病沒災,合下來一畝地能掙個三萬多……四萬吧。”
“咱們呢?”羅一又問。
“咱們……”孔宇頓了一下,心裡很快把賬算明白了,頓時不吱聲了。
胡洋替他說:“咱們一畝地保守能掙八萬多。使使勁,九萬也能夠上。收益比於叔他們家翻了一翻還多呢。”
“這麼算下來……”梁燦在心裡把很簡單的賬又重新過了一遍,砸吧著嘴說:“加盟咱們,的就算舍出三成,還能多賺不少呢。”
“而且你們彆忘了,咱們今年是感謝政府的扶持,把售價壓低了。”羅一提醒。
“你還真打算普通果都賣三十多四十一斤呀?”孔宇大感意外,他一直以為那就是個說辭呢。
“憑什麼不呢?”羅一反問。見大夥兒都不吱聲,提醒道:“彆忘了,咱們的東西不進菜市場,隻賺有錢人的錢。
而有錢人都什麼心態?你賣便宜了人家還看不上呢!”
“我去……”胡洋感覺臉有點麻,抬手搓了搓,含含糊糊的說:“照那麼算,咱一個大棚一年能奔著二十萬的賺頭去。”
“今年咱還沒種滿呢。”梁燦提醒:“普通果要是能賣到三四十,一冬天能掙二十多個!”
大個兒忍不住插言:“人家不信咋辦?”
“愛特麼信不信。”胡洋牛哄哄的接話。
孔宇意識到了三成的技術股並不算高,但還是有點擔心的說:“咱們明白賬,就怕不明白的人有想法。畢竟咱們享受了不少優惠政策呢。”
“正是因為回報政府對我們的扶持,我們才接受加盟。”羅一嚴肅的說:“如果咱們一心隻想著掙錢,完全可以自己出資起大棚,再雇傭待業退伍兵乾活。那樣肯定賺的更多。”
孔宇想了想,點頭說:“是,確實是那麼個賬。”
“加盟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羅一說道:“所以,咱們今年隻是簽加盟意向,讓他們親眼看一個冬天。”
“對對對。”梁燦興衝衝的說:“咱明年一個棚要是能乾到二十多個。彆說占三成了,占四成也有人乾!”
“那肯定的呀!”王家恒和江盛春同時附和。
“再補充三點。”羅一豎起三根手指。
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後,說道:“第一,等我們打開出口通道,收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而隨著草莓種植利潤的顯現,普通種植戶的數量會越來越多。市麵上果子多了,就算不跌價,也隻能一直維持在現有的價格區間。”
“肯定的。”梁燦點頭:“村裡現在就有挺多人,看咱們和於叔家掙錢了,準備著跟風起大棚呢。”
胡洋半說實話半捧臭腳的接話:“所以,咱走高端路線是聰明的。不跟那些大路貨在一起競爭。”
不管他是不是捧臭腳,道理是沒錯的,大個兒幾個紛紛跟著點頭。
“第二。”羅一繼續說:“我們規模優勢越大,棚膜、結構件、農藥、肥料,還有其它耗材的采購價就能壓得越低。彆小看這部分支出,合下來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