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入仕比較晚,到了雍正朝才開始大用。
舒舒就道“外頭三四十歲中舉的大有人在,如今鄉試改革,單列了官卷出來,這錄取的比例還不如尋常舉人,估計要壓兩科……”
因為順天府解額多,北方文教又不如南方,不少江南籍京官就讓子弟在京城寄籍,參加順天府鄉試。
將科舉最難的那一關,降低難度。
如此下來,一科之中有三、四成都是官員子弟。
三十八年那次鄉試鬨起來,就是因這個緣故。
本地士子不忿官員子弟占名額,懷疑有弊情。
為了防止官員子弟侵占本地士子名額,朝廷下令官員子弟另編官卷,按照解額的一成分配官卷生錄取名額。
如此一來,順天府鄉試總共有八十人,官卷生錄取數就是八人。
這就是幾十選一,比會試難度還大。
九阿哥道“那也比在地方考強,聽說張家那邊家家都讀書,彆說考舉人了,就是考秀才,也比其他省要難。”
舒舒道“福鬆還罷了,恢複了黃帶子,兒孫能補宗室缺,不用專門盯著科舉了,小四跟著過去,熏陶一回,要是以後能科舉傳家,也是穩當了。”
九阿哥道“其實也不用想那麼多,爺身份在這裡,還不能給小四補個缺?京缺要是不好占,還能謀外放呢,哪裡就需要想怎麼長遠了?”
除了他們這一代人,還有豐生他們。
那些都是豐生他們的親舅舅,還不能庇護提挈一二?
舒舒道“總要自己立起來了,要不然到時候爺想幫,阿瑪、額涅也不好意思麻煩咱們……”
九阿哥搖頭道“哪裡能個個成才呢?隻要不嫖不賭的,沒有什麼惡行,就不錯了,外頭紈絝子弟,提籠架鳥,抽煙喝酒的,一抓一大把……”
舒舒想了想,道“也是,隻要不惹禍,就是好孩子了。”
尤其是小三、小四這樣的雙胞胎,當年也是先天不足,想來最早父母也沒有指望他們有多大出息,都是盼著他們健康長大……
都統府裡,覺羅氏與齊錫夫婦也在跟兒子們說話。
要跟著出門的人早就安排好了。
二十個護衛,兩個管事,還有兩個婆子。
再加上每個人身邊的長隨、小廝,加起來也十來號人。
齊錫道“南邊不如京城消停,不許往偏遠地方去,到了桐城,就跟著張家子弟行動,彆自專。”
覺羅氏則說的更仔細些,道“旗民有彆,民人規矩跟旗人規矩不同,姑娘也不見外人,你們過去做客,都謹慎了,彆衝撞了女眷。”
福鬆幾個也都聽了,仔細記下。
次日一早,兄弟三個就帶了人出京,往通州乘船。
說來也巧,他們三個兄弟要上船,正好趕上蘇州織造李煦抵京。
李煦的弟弟李燦過來接人,正好看到三兄弟跟內務府的人在說話,也過來寒暄。
他是曹順姻親,年前年後也出入皇子府,跟福鬆也認識。
福鬆這次帶著弟弟要乘坐的官船,就是往蘇州織造府去的官船,就是九阿哥早早跟李煦那邊打過招呼。
既是曉得李煦到了,福鬆少不得帶兩個兄弟過去打了招呼。
李煦看著福鬆腰間的黃帶子,待人也熱絡。
隻是他年歲在這裡,跟三兄弟不是一代人,也沒有什麼話可說。
寒暄過後,就此作罷。
三兄弟登船,李煦跟弟弟則是換了馬車回家。
李煦嫡母還在,在通州莊子上養老。
“年前才叫你帶銀子回來,怎麼家裡又寫信催銀子?”
沒有了外人,隻剩下兄弟兩個,李煦問道。
李燦訕訕道“三哥跟老五的差事都丟了,也沒有什麼積蓄,日子過的緊……”
李煦揉著太陽穴,道“可五百兩銀子,一個季度都撐不下去?”
李燦小聲道“三百兩母親收了……”
那是李燦生母,老人家有了春秋,縱著庶子鬨,也偏著自己的親生子,為難的就是李煦這個二房所出的長子了。
不說敲骨吸髓,也是一年四季地找理由要銀子。
李煦覺得心口發堵。
他也是奔五十的人,可是卻被孝道轄製,養活弟弟們不說,還要供應侄兒們?
偏偏皇上尊崇孝道,自己是長子長兄……
九皇子府,書房。
九阿哥跟曹順也說著李煦兄弟。
“總共帶了四個人過來,不過沒有送人,還養在什刹海……”
曹順的消息靈通些,尤其是李家這種,跟皇子府套過近乎的。
九阿哥嗤笑道“是不是給太子爺預備的?結果送不出去了?”
毓慶宮跟乾清宮可不一樣。
乾清宮裡養著不少民女答應,毓慶宮的貓貓狗狗恨不得都要追根溯源。
曹順搖頭道“這個奴才就不曉得了……”
大大們,居然十二月了,打滾求月票,混亂的十一月終於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