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人可能起源於弗裡吉亞,公元前6世紀米底征服亞美尼亞人時,後者剛來到這個後來被稱作亞美尼亞的地區。米底被波斯取代後,亞美尼亞人又臣服於波斯人。大流士一世繼位時亞美尼亞一度宣布獨立,但大流士先後派亞美尼亞人達達爾西(dadarsi)和波斯人瓦胡米薩(vahuisa)率兵鎮壓,重新將亞美尼亞納入波斯。巴比倫叛亂也是由一個僭稱那波尼德之子的亞美尼亞人阿克薩(arxa)掀起的。與這些史實相對應的是大流士在貝希斯敦銘文中第一次提到亞美尼亞(ara,ariya),同時期的希臘作家也如此稱之。
大流士和薛西斯時期亞美尼亞的範圍遠不及後來阿塔西亞德王朝和阿薩西斯王朝時期。據希羅多德記載,亞美尼亞人與當地的帕克提耶克人(paktyike)人以及西北部的其他民族所在的地區一起構成第13行省,納稅400塔蘭特。從區位上講當時亞美尼亞人一定居住在位於卡帕多西亞、底格裡斯河、幼發拉底河和凡湖之間的地區,並且與後來占據阿拉斯河地區的烏拉爾圖遺民阿拉洛迪安人arodians,該地後來因而得名ayrarat、更東北的薩斯貝爾斯人(saspires)以及更東南的馬提尼安人(atienians)組成的第18行省被嚴格地區分開。
在大流士統治時期,作為帝國行政語言的阿拉米語被引進亞美尼亞,並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成為亞美尼亞官方文件用語。據色諾芬所稱,波斯的知識也在這個時候傳入亞美尼亞地區,在很短的時間內,西亞美尼亞的偏遠鄉村中也已經通行波斯語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亞曆山大必須要征服這裡,一個文化語言從總督到平民都完全波斯化的地區根本不受控製,就算換了一個總督都隻是換湯不換藥,無法實行有效統治,相對於強硬的無條件希臘化,亞曆山大選擇了相對溫和的政策,把希臘語和波斯語都作為國家通用語,波斯語的覆蓋範圍實在太廣,不實行雙語製將造成無儘的麻煩,亞曆山大內心是不想摧毀其他民族的文化的,但他也知道保留的越多以後會越亂,他沒有時間應付一係列的宗教問題、民族獨立問題。
在波斯波利斯的阿帕達納(adana)朝貢浮雕中,亞美尼亞人被刻畫為牽著一匹馬並拿著貴金屬花瓶的形象,他們的服裝與位於第一朝貢梯隊的米底人類似。在薛西斯的軍隊中,亞美尼亞人與弗裡吉亞人混編,兩者的服裝也十分相似。亞美尼亞以特裡巴斯河(teleboas)為界,被分為東亞美尼亞和西亞美尼亞兩個行省。東亞美尼亞總督叫做奧龍塔斯(orontas),是波斯國王阿塔薛西斯一世的女婿,許多作家認為他是亞美尼亞奧龍提德王朝的始祖。西亞美尼亞總督叫特裡巴澤斯(tiribazes),也受到波斯王的信任。
西亞美尼亞地區的村莊由被稱為“克馬闊伊(archoi)”的當地顯貴管理,後者充當民眾和波斯當局的統治媒介。儘管居民生活方式簡陋,但當地仍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馬匹被廣泛飼養,當地居民以幼駒作為實物稅上繳波斯人。據羅馬曆史學家斯特拉波記載,亞美尼亞總督每年向波斯王上繳2萬頭小公馬。根據這些記載,當時亞美尼亞人顯然並未進行定居的城市生活,至少也是半遊牧性質。
據昆圖斯·克提烏斯(tcurti)的記載,亞美尼亞人在前333年的伊蘇斯戰役中了4萬步兵和7000騎兵。在高加米拉戰役中,亞美尼亞騎兵與卡帕多西亞人一同位於波斯軍隊右翼,指揮官分彆是米特勞斯特斯(ithrates)和奧龍特斯orontes,這兩位顯然分彆是東西亞美尼亞行省總督。這位奧龍特斯在波斯帝國覆亡後繼續活躍在曆史舞台上並很有可能就是後來亞美尼亞世襲總督王朝——奧龍提德王朝的第一位統治者。
亞曆山大帝國建立後在名義上對亞美尼亞有統治權,但實際上後者保持很大的獨立性。亞曆山大大帝委任前波斯帝國薩迪斯總督米特裡涅斯(ithrenes)統治亞美尼亞。亞曆山大死後不久,涅俄普托勒摩斯奪取了亞美尼亞總督之位。但他並未成功鎮壓可能由前任總督奧龍特斯掀起的當地亞美尼亞人叛亂,在涅俄普托勒摩斯被攸美尼斯擊殺之後,奧龍特斯將其取而代之。此後奧龍特斯作為亞美尼亞新任總督與馬其頓將軍攸美尼斯和時任波斯總督樸塞斯塔斯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實際上是左右逢源。在亞曆山大擊敗安提柯後奧龍特斯為尋求總督地位的合法性向攸美尼斯遞交過書信,隻不過亞曆山大滿世界跑,攸美尼斯也一直沒有和他好好討論過這件事情。
亞曆山大要求奧龍特斯前來培拉謁見的要求自然是石沉大海,於是一個針對征服亞美尼亞的計劃慢慢形成了,時間將是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13年春天。在亞曆山大率軍進攻迦太基的同時,菲尼克斯率領3000卡帕多西亞重騎兵、本都鐮刀戰車50輛、本都重騎兵101novel.com00人、101novel.com00夥友步兵、希臘重步兵3000人、1500弗裡幾亞斧兵、4000方陣槍兵、小亞細亞弓箭手4000人向亞美尼亞進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王宮內,奧龍特斯滿眼噴火,怒斥著手下,前線傳來一個個不好的消息,土地不斷在失去,讓他焦急不已。於是他派人向北邊的科爾希達王國和東邊的阿特羅巴特斯王國求援,並讓人翻越高加索山脈前往南俄草原向薩爾馬提亞人(薩爾馬特人)求援。結果阿特羅巴特斯國王拒絕了出兵,自從佩爾狄卡斯被殺之後,阿特羅巴特斯閉關鎖國基本不與外麵聯係了,亞曆山大擊敗安提柯、追殺培鬆並與托勒密交惡,也算為佩爾狄卡斯的死出了一口氣,自然不會搭理奧龍特斯的求援。
此時的高加索山以北南俄草原的霸主是薩爾馬提亞人,他們屬東伊朗人種,說的是印歐語係中的北伊朗語。原來生活在鹹海沿岸及其以東地區。公元前7世紀,這些人從原始的草原遊牧民中分化出來,開始向西北移動。到公元前6世紀的時候,進入烏拉爾丘陵地帶,作為一個在文化上有自己特色的族群逐漸出現於頓河流域和烏拉爾山脈南端。在後來的數個世紀裡,他們和同宗的鄰居斯基泰人和平相處,幾乎沒有大的衝突。
大流士一世遠征中,這些人還曾經支援過斯基泰同胞,和他們一起遠征到多瑙河流域。公元前5世紀時,已徹底占據烏拉爾河與頓河之間的草原。公元前4世紀時,薩爾馬提亞人越過頓河,開始攻擊其他斯基泰部落。而作為薩爾馬提亞人主要組成的阿蘭人的一支部落,羅克索拉尼人roxoni此時已推進到窩瓦河(伏爾加河)流域,其餘的阿蘭人則更是已經到了在庫班kuban穀地(亞速海和黑海東北岸)定居下來。而斯基泰人的勢力範圍則被逼到頓河以西、蓋塔以東。
薩爾瑪提亞不是固定的血緣單一的族群,而是數個伊朗語係部落的統稱。他們遊蕩於中亞和東南歐的草原上,本身卻是波斯人的親緣民族。他們也和斯基泰係部族那樣,在語言上基本相通,隻是不同時代離開某個大家庭的分支。
薩爾馬提亞人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傳統與斯基泰人相仿,但崇拜火,殺白馬祭天。主要近戰武器是矛和長劍。作戰依靠騎射手與裝備有鎧甲的重騎兵。死後馬革裹屍埋入地下並有隨葬品。薩爾馬提亞人精於手工藝,金屬製品和陶器尤為出色,不過現在他們還處於青銅時代,曆史上直到公元前1世紀時才開始學會製作鐵器。但他們通過貿易也輸入了不少鐵器,用於製作箭頭和矛尖。
薩爾馬提亞人和花拉子模、河中地區(錫爾河和阿姆河中間)有貿易往來,主要輸出品有皮毛、蜂蜜、魚、金屬製品等。薩爾馬提亞人的藝術品多飾以重彩飾的幾何圖形,但也吸收有“動物紋”風格。薩爾馬提亞人稱霸時期,所有南俄草原部族都接受其文化,影響廣及黑海沿岸及其以西地區。
他們住在四輪的帳篷馬車中,經常在冬季遷徙到南俄草原的南端過冬,夏季再返回頓河地區遊牧。
薩爾瑪提亞人的組織結構與斯基泰人類似,他們在各大族群下麵分為眾多部落,每個部落都自己的小王。他們共同商議,才推選總的領袖。不同部落會以飲血酒盟誓的方式聯合,並在戰鬥中將所有成年男子和女性都拉上戰場。
生活習俗上,薩爾瑪提亞人以奶製品和牛羊肉為主要食譜。所以男子身材普遍較高且強壯,可以達到170180。加上金色或者紅色的頭發,讓其看上去長相俊美。但和斯基泰人不同,他們蓄短發而習慣將臉刮乾淨,隻有長者才會留下濃密的胡須。
薩爾瑪提亞的女子雖然貌美,但經常需要以殺死敵人作為成人禮,沒有一定戰績就不能結婚。儘管在婚後會逐漸轉向家庭生活,但有需要就會伴隨丈夫參與戰鬥。在希臘羅馬人的記載中,這些女性的地位很高,可以繼承父親的財富,顯示出母係氏族的遺風很重。一些1314歲的女孩都已經是羅圈腿了,說明了女子尚武和騎馬之風的普遍存在,這也讓他們成為古希臘史詩中的亞馬遜女戰士原型。
現在的薩爾馬提亞人渴望向西和向南發展,占領更多的草場,掠奪更多的財富。在收到奧龍特斯的求援消息之後,幾個部落首領聚集到一起商量起了足以決定部落命運的大事。這個決定將影響未來高加索南北地區的幾十年格局。
喜歡亞曆山大四世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亞曆山大四世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