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坐在太師椅上,看著胡惟庸遠去戰戰兢兢的背影,朱標心裡也不禁泛起嘀咕這真的是曆史中大奸大惡、結黨營私的胡惟庸嗎?
怎麼看上去像小病貓子一樣啊?
難道真的是老頭子冤枉了他?
他隻是老頭子除掉本分淮西勳貴的突破口?
朱元璋是個權力欲望極大的人,而且胡惟庸為禍的時候,正是老朱年富力強的時期。就胡惟庸那些小聰明,很難能逃過老朱的眼睛。
這時候,胡惟庸結黨營私,陰謀叛亂,不大靠譜。
況且,哪有謀而不反的道理?
胡惟庸都死了十年了,還陸陸續續挖掘出韓國公李善長、南雄侯趙庸、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謀反?
自己的同黨沒了,他們還能相安無事的在家過太平的日子?
所以,胡惟庸案十之八九是冤案。
他專權或許是有,但是要說謀反,完全就是欲加之罪了。
雖然,權臣奪權也是有的,基本上都是皇親國戚像終結了宇文黑塔政權的楊堅,那是國丈,他女兒是太後,為他掌權了太多的便利。
他自己背後也是關隴集團的核心人物,有很強的軍事背景。
高演、高湛、蕭鸞、石虎等人,除了蕭鸞都是親王;司馬懿、趙匡胤等人都是有很大軍功。
胡惟庸一無軍功,二無軍權。想依靠結黨營私,空手套白狼,奪取朱家的政權。除非他是瘋了,不然的話,他是斷然不會這種想法。
謀反的想法沒有,但老小子專權也是有的。
這也是老朱認識的局限性造成的,也可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
在秦漢時期,丞相的權勢極大,如果碰上年富力強的君主還好說。
如果是年幼的君主,就可能被相權(有時候被稱為是大將軍,其實都是分皇帝的權力)架空。霍光擅行廢立之事,給後世樹立了不好的榜樣,也給後麵的君主留下巨大的心裡陰影。
所以,在後世君王,都在不斷削減丞相的權力。隋唐時期開始設置三省六部,宋朝時期的三司,都是在不斷的削減相權。
可是,朱元璋卻反其道而行之,加強了相權。
大明是在元末農民起義中建立的。作為眾多義軍中的一個,要開動戰爭機器,讓大明這輛戰車更有威力,就要大權獨攬,做到令行禁止。
為了充分調動手中有限的資源,為大明的統一戰爭服務,明朝初期中書省的權力非常大。
在戰爭年代,可以一致對外,這固然無可厚非。
可是,一旦,戰事結束,外部的隱患消失,到了分果實的時候,君權和相權就開始爭奪權力。
老朱又是個扣磚縫的主,隻想讓馬兒跑,卻不想讓馬兒吃草。
他隻想讓丞相按照自己的思路來,兢兢業業的辦事。
可人都是有私欲的,在那種位置上,很難有人還能人清現實,不放飛自我。
就像後世的嘉靖皇帝一樣,他知道嚴嵩父子貪汙,卻不得不用他們。因為沒有嚴士幡、鄢懋卿等人,就沒有人能給自己撈錢。
可是撈來的銀子,嘉靖要拿大頭,嚴士幡他們隻能拿小頭。一旦越過了自己的底線,嚴士幡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老朱的心思其實和他那不肖子孫嘉靖有異曲同工的,不同的是分錢的時候,嘉靖要拿大頭;而老朱要胡惟庸乾活,又不能挑戰他的皇權。
其實,曆朝曆代戰時都會給臣子權力,以便加速戰爭的進程。在政權穩固之後,就要收回全力。
隻是老朱太理想化了,就像那些黑心老板一樣,隻想讓人加班加點乾活,卻不願意給應有的福利待遇。
如今是洪武十二年,曆史上的胡惟庸案卻是在洪武十三年發生的。即便大明,早開國了兩年,胡惟庸案也快要開始了。
陸陸續續曆經十年,一萬多人,說殺就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