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劉邦呢,從不屠城。】
【他進了城,入了秦王宮,就被王宮裡麵無數的珠寶和美女迷了眼。】
【劉邦立馬就不想走了,又被樊噲、張良從皇宮裡勸了出來。】
【你想,劉邦一路百戰入關,根據懷王之約,馬上就可以分為關中王了。】
【這樣的時刻,享樂一下,放鬆放鬆,似乎都在情理之中。】
【樊噲、張良兩人一勸說,他就立馬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他約法三章,不殺人,不搶劫,不傷人。】
【秦人很開心,自發拿出牛羊犒勞劉邦。劉邦說自己的糧食夠夠的,老百姓也不容易。】
【秦三世子嬰也捆了自己向劉邦投降,劉邦也沒殺子嬰。】
回想起踏入關中那刻的情景,劉邦心中不禁感到一陣唏噓。
他進了鹹陽城,就深深地迷戀上了城裡的一切。
宏偉壯觀的宮殿,婀娜多姿的後宮佳麗,香氣醇厚的佳釀,堆積如山的珠寶,至高無上的皇權,每一個都對他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他確實是不想走了。
在他迷迷瞪瞪之時,張良和樊噲來勸他。
可他卻不樂意了,他才剛找到當皇帝的感覺,他們就勸他離開皇宮,這未免也太過掃興。
他們又苦口婆心地勸他,他才剛剛推翻暴秦,若即刻沉湎於享樂,這對於關中百姓來說,就等於才趕走一個商紂王,又來了一個周幽王,他這種行為無異於助紂為虐。他如果想得到天下,夢想就不能隻是一個區區宮殿!
他們的勸說,字字珠璣,直指要害。
他心頭一震,隨即恍然大悟。
此時他若留在鹹陽城不走,必將成為項羽和諸侯們的眾矢之的,還不如將鹹陽讓出。
幸好他及時退出鹹陽城了,當時項羽的大軍已經到了函穀關。
倘若他那時據城不出,以項羽的德行和對鹹陽的仇恨,等待他的恐怕就是一場大戰了!
李世民此時卻是有點佩服樊噲了。
張良能去勸諫一點都不奇怪,畢竟張良是韓國貴公子,並不貪圖富貴,能夠在鹹陽的紙醉金迷麵前保持頭腦清醒、不為所動。
而樊噲的表現卻是令人刮目相看。
一個以屠狗出身的武將,竟然能夠在所有人都膨脹的時候,勸說劉邦冷靜自持。
而且從史書記載看,還是樊噲先行諫言,之後才是張良勸說。
這真的隻是當年沛縣的屠狗之輩嗎?
這真的隻是隻懂得衝鋒陷陣的猛將嗎?
劉邦能有這樣的下屬,何其幸運!
不過李世民覺得,劉邦退出鹹陽城這件事,樊噲、張良的確是功不可沒,其實真正最厲害的人還是聽勸的劉邦。
商紂王、秦二世、隋煬帝這些被後人稱作昏君的皇帝,他不信他們的身邊沒有忠言直諫之士。
隻是他們完全聽不進去而已。
劉邦這次不僅僅是聽進去了一次勸諫,而是劉邦學會了克製自己的欲望。
或者說,劉邦有了更為宏大的視野與抱負。
鹹陽的紙醉金迷、聲色犬馬,終究不過是過眼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