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知道李玉堅也不是什麼好鳥,所做一切無非是想利用自己壓一壓陳長安的氣焰,潘文青還是邁出了這一步。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人生沒有卷土重來的機會。
大家每次說到論資排輩時,潘文青心裡其實很不是滋味。有資曆,便意味著歲數也大了。他已經五十多歲,至今還趴在副廳級的崗位上。
如果這次升不上去,以後便再也沒有這個機會。
鑒於有這麼多年的副廳級資曆,臨退前或許能轉任一級巡視員,混個正廳級的待遇,等同於拿個安慰獎再退休。
但那不是潘文青想要的人生。
為了抓住這次機會,潘文青仔細分析了一下市委常委的陣容。
堅定支持陳長安的人有彭勝武、江燕。
平時不怎麼表態的人有軍分區黨委書記譚湧華、市委宣傳部部長程芳。如果爭議升級,這兩個人大概率會棄權,可以無視。
願意支持他潘文青的有李玉堅、以及市委組織部部長嚴峰。嚴峰那個人向來就跟陳長安麵和心不和,要獲得他的支持並不難。
二比二的格局。
這意味著,袁剛是最終的關鍵。袁剛那一票投給誰,誰就可以穩壓一頭。而市人大的張主任,現在也是看袁剛的態度做事。
這麼一分析,潘文青覺得自己的勝算還是挺大。
周末。
確認袁剛在家之後,潘文青登門拜訪。
“文青,今天怎麼有空來看我?快進來坐坐。”袁剛穿著一身運動裝,原本準備出去跑步健身。
潘文青笑嗬嗬地邁入屋內“剛路過水果市場,看到這石榴不錯,順道給你帶了幾個。”
“來就來嘛,還帶什麼水果。”
見那袋子裡的紅石榴又大又圓,看起來沉甸甸的。袁剛接過來掂掂重量,臉色立馬就黑了下來。
袁剛把整袋石榴遞到潘文青麵前“文青,你我都是老黨員、老同誌。跟我來這套,你讓我說你什麼好。”
“老袁,就幾個石榴。”潘文青一臉尷尬。
袁剛緩了緩語氣,又回以一絲笑容“我也沒說它不是石榴,關鍵是我不愛吃石榴,你拿回去吧。”
呂州有句民謠紅房子,瑪瑙窩,豐衣足食子孫多。
說的就是紅石榴。
地地道道的呂州人,曾把舊時代的豪門大戶比作是石榴窩,深刻地反映了權貴階級奢靡無度的生活。
袁剛掂一掂重量就知道,潘文青送的這袋石榴不簡單。
裡麵的石榴籽肯定是挖掉了,裝的應該是貨真價實的金豆子,否則這袋石榴不可能會這麼重。
“我這正準備出去跑步。”
袁剛含蓄地下起了逐客令。
潘文青雖然尷尬無比,卻也慶幸,慶幸袁剛拒收石榴之後,仍給自己留了幾分麵子,沒有當場揭穿自己的違紀行為。
“老袁,現在呂州正是用人的時候。”潘文青硬著頭皮解釋“如果不是為了把呂州這副重擔挑起來,我也不至於病急亂投醫。”
“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這事,現在真不是我說了算。”袁剛的笑容中多了幾分遺憾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