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財政支絀難_隆慶中興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隆慶中興 > 第40章 財政支絀難

第40章 財政支絀難(1 / 1)

隆慶中興!

陶仲文回去後,第二天就到西苑求見嘉靖,對於陶仲文的求見,嘉靖是一向立刻準允的,陶仲文向嘉靖行禮後,嘉靖問道“陶師昨日見過裕王了?”

陶仲文點點頭,說道“裕王殿下果然是陛下龍子,身體健碩,貧道為裕王診過脈了,裕王應是多子多福之人。”這就是陶仲文的高明之處了,他從不會去主動涉及政治和朝堂之事,尤其是儲君這種事情,這事隻能由嘉靖聖心獨裁,而其他人若是去說此事,必受嘉靖猜疑,他陶仲文也不例外。

但是陶仲文人老成精,對於嘉靖的心思猜的極準,他不用說政治,隻用說裕王殿下是多子多福之象,就足以打動嘉靖了。對於嘉靖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子嗣的傳承了,嘉靖為什麼能得到皇位,還不是武宗皇帝無子,才輪到自己這個堂弟的。

要是自己選擇的儲君也無子,那他嘉靖一脈,不就斷了傳承嗎?他嘉靖能夠搞大禮議,要是換了其他外係藩王,他們一樣可以搞大禮議,嘉靖可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的謀劃,最後便宜了彆人,所以說陶仲文講裕王多子多福,恰恰是撓到了嘉靖的癢處,嘉靖此時非常開心。

對陶仲文說道“陶師的神術,朕是見過的,既然陶師如此說,朕就放心了。”

嘉靖本來打算繼續和陶仲文探討一下道法,但是黃錦來報,嚴嵩和內閣諸位閣老求見,陶仲文立刻起身告辭,這就是陶仲文聰明的地方,他很清楚嘉靖對於權力的重視,求長生隻不過是為了更加長久的掌握權力罷了,陶仲文從不敢耽誤嘉靖處理政事,就是怕嘉靖懷疑自己。

陶仲文走後,嚴嵩等三位閣老和戶部左侍郎掌部事的馬坤一道進來,幾位大臣今天來的目的很簡單,哭窮,太倉乏銀,而今年陝西又遭遇大災,戶部根本拿不出錢糧來賑濟災民,幾位大臣請求嘉靖發內承運庫內帑救濟災民。

對於大臣們請求,嘉靖極為不悅,自他即位以來,就一直致力於將內承運庫作為皇帝的私人金庫,而且不斷從太倉挪用銀兩充作自己享樂用,而要從內承運庫撥銀賑濟災民,嘉靖自然是極為不悅的。

嘉靖時期,內庫主要作為皇室庫藏的地位基本確立,而太倉庫在國家公共財政收支中的地位則日益明確和提高。嘉靖明確宣稱,內庫銀是專門預備宮中使用的,不準借支。

而且嘉靖還頻繁從太倉中支取銀兩,嘉靖二十三年七月,命戶部取太倉庫銀10萬兩進用、嘉靖二十九年三月,命戶部取太倉庫銀7萬兩解進內庫、嘉靖三十二年二月,命取太倉庫銀15萬兩解進承運庫以購買珠寶。大明的財政本就一直很拮據,嘉靖這麼頻繁的支取太倉銀兩,就是嚴嵩也深感無力。

故而今日和戶部堂官、兩位閣臣一道請求嘉靖發內承運庫銀兩賑濟災民,嘉靖沉吟半晌說道“既然是賑濟災民,就從內承運庫發銀一萬五千兩,糧兩萬石以濟陝西災民,諸卿備位股肱,對於財政大計,總不能事事向內承運庫伸手吧?對於開源節流,諸位有何看法?”

對於嘉靖的問題,三位閣老都看向馬坤,誰叫他是戶部堂官呢?財政大事,當然是問戶部了,馬坤隻得說道“陛下,眼下開源不是能立馬見效的,節流的話,臣有一策,就是減少宗室祿米,以濟國用。”

大明對於朱家人,那可真是當成諸在養,整日裡無所事事,空耗國家糧餉,嘉靖八年,宗室載籍者8203人,親王32位,郡王203位,世子5位,長子41位,鎮國將軍438位,輔國將軍1070位,奉國將軍1137位,鎮國中尉327位,輔國中尉108位,奉國中尉280位,未名封4300位,庶人275位,這些都是大明要用財政供養的。

僅僅二十餘年後,嘉靖三十二年,禮部尚書歐陽德就上疏說過,現在宗室在籍者已經超過萬人了,親王、將軍、中尉計9828位,宗室女計9711位,這麼龐大的宗室群體,成為大明財政的沉重負擔。

宗室子孫,為了領取更多的祿米,以維持其優厚的生活,唯一的出路,就是多納妾,多生子甚至以庶出當嫡出,或者收養異姓子女,謊報請名封爵等手段,造成宗室人口大增,財政更加拮據。

其實宗室用度過多的事情,太祖朱元璋就已經發現了,洪武九年規定以祿米計,親主五萬萬右,郡王6000石,公主已受封的,賜莊田一所,每年收糧1500石、錢兩千貫,郡王女已封縣主和已嫁的,每年給米500石,鈔500貫到洪武二十年,朱元璋自己都深感宗室負擔太重,改定製度。

朱元璋下詔戶部朕今子孫眾盛,原定親王歲用祿米各五萬石,今天下官吏軍士亦多,俸給彌廣,其斟酌古製,量減各王歲給,以資軍國之用。”洪武二十年改定的宗室俸祿為親王歲給祿米萬石,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一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奉國將軍六百石,鎮國中尉四百石,輔國中尉三百石,奉國中尉二百石、公主及附馬二千石,郡主及儀賓八百石,縣主及儀賓六百石,郡君及儀賓四百石縣君及儀賓三百石,鄉君及儀賓二百石。郡主嫡長子襲封郡王者歲賜比始封郡王減半支給。

雖然朱元璋已經減少了祿米的數量,表麵看來,把親王、郡王的歲體祿米分彆從5萬石、6000石減至一萬石和2000石。但是,若仔細考察一下,便不難發現,“量減”的結果,從總體而言,宗室子孫的祿米不是減少,而是增加了。很明顯,如果按照洪武九年的規定,郡王之子到了15歲時,才撥給田地60頃,作為其子孫,包括將軍和中尉的“永業”。換言之,不論鎮國將軍的子孫多寡,一切費用均從60頃永業田中支付。

而減祿之後,鎮國將軍及其子孫,每人每年均可領取1000石至200石的祿米。這樣,其祿米總數遠遠超過了60頃永業田的生產能力。越到後來,隨著宗室人口的迅速繁衍,其超過的數量也就越大。因此,朱元璋的舉動,實際上是名減實增。目的完全在於維護宗室子孫的尊崇地位和優厚生活。



最新小说: 八年未見麵的鄉下小嬌妻來隨軍了 重生後我勾個駙馬到枕邊 都重生了,還當我是舔狗PUA啊 穿越70:死對頭成了我閨女 浮天之上 作完妖,我靠識時務為俊傑 綜影視:從歡樂頌開始打工 指數重合 愛情公寓之最靠譜的人 道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