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後期,商業經濟開始起步。
日子一天天好過起來,尤其是較為發達的城市,南寧同屬於此列。
大城市人們開始對生活有著更高要求,然而市場卻跟不上了,最直觀表現的就是服裝需求。
年輕人從電視、電影和錄像裡,見識了國外和港台的燈紅酒綠。
國內服裝廠,卻依然千篇一律的“藍綠灰”,漸漸沒辦法滿足需求。
而通過正規外貿渠道,用外彙進口的服裝,價格太昂貴,一般人消費不起。
於是“質優價廉”的“洋破爛”,便進入了大眾視野。
有很多人從中看到了商機,紛紛湧向沿海城市。
這些衣服,進價從幾塊到幾十不等,運回去,都不用再加工,直接就能翻幾倍,乃至十倍的價格賣出去。
這期間,不少人就是靠倒賣這種衣服,邁入萬元戶行列。
在秦向河印象中,但凡去廣柔倒賣衣服,以現在的交通不便、通信遲緩,利用這信息差,幾乎沒有不掙錢的,隻有多少而已。
比如他今天逛得那些商業街,路邊就不少擺攤賣這類衣服的,生意都非常好。
以眼下最時髦的牛仔褲、喇叭褲以及連衣裙等賣的最火。
秦向河很困惑,同去一個地方倒賣,彆人都在掙錢,怎麼到白凱這,進幾千塊的貨,不說掙錢,那麼久竟然隻賣出個小零頭。
難道是閨房裡那種太跨時代的“戰衣戰袍”?
聽不是猜想中的“掙錢”,白凱和陳道貴這才安心。
兩人到店裡請假,又借來三輪車,說去輕一棉紡廠宿舍區。
秦向河直接一人給了一腳,再省也沒必要這樣。
從溜冰場蹬到地方,怕不是晚上了,等下他還得去醫院呢。
攔輛車,二十多分鐘就到了宿舍區。
白凱見秦向河對這片似乎熟悉,甚是驚奇,但因為惦念“掙錢”的事,也並沒有多想。
秦向河對這裡著當然熟,前段時間,每天往這跑,不是白凱帶他從小路繞過去,準能見到常在門口引煤爐的黑痣大嬸。
到最後頭,是一個破舊小院,這是陳道貴家的老房子。
開鎖,進正屋,立刻看到堆滿兩間房子,碼得整齊的大袋子。
秦向河讓陳道貴打開一個,見裡麵衣服全是時下最流行的款式,做工精良,所用布料也很優質,不是外麵地攤上的那些“洋破爛”能媲美的。
“看,就這些,好不容易找的上家,說是九龍那邊運來的。”對著滿屋子的打包袋,白凱忍不住唏噓。
感歎著南寧人真不識貨,擺在街上,明顯比整條街的衣服都好,卻硬是沒人買!
望著感歎時運不濟的白凱,不是爬的太高,秦向河真想給一腳踹下來。
不愧是賣什麼都虧的主,這種高級貨,又有進價成本擺那兒,拿去練地攤,能賣出去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