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空史記!
關鍵在談判上。
魏征主動請求出使突厥,也正是要去據理力爭,儘量避免突厥惱火攻城,以及減少大唐付出的代價。
李淵聽到此處,立馬答應下來,對魏征道“你明日就去與他們和談,儘快讓他們退兵,突厥人南下都不會帶多少口糧,再不談他們一定會攻城!”
楚禎看了他一眼,李淵曾多次與突厥有過交易,對他們秉性有所了解。
但他兒子李世民肯定有不同的意見。
“不,等他們來談!”李世民開口就否決了魏征的話。
也是否決他父親。
“等他們來?”
李淵惱怒,正要說話,房玄齡搶先說道“我也讚同殿下所說,要等頡利主動求我們,我們再與他們和談。”
“陛下先前已與他們有盟約,但他們卻違背盟約南下,如今再主動去談,戎狄氣焰愈加猖獗!”
房玄齡又補充一句,堵了李淵想說的話。
杜如晦同樣讚同“殿下占得先機,戎狄躊躇不前,已泄了銳氣,如今是他們著急。”
“你能想到,突厥豈能想不到?他們可不是蠢的!”
李淵冷冷說道,“他們若等得不耐煩,開了大戰,看你如何停下!”
李世民笑了起來“他們若想打,第二天就可以打,如今已過去五天,他們卻隻是佯裝在砍樹,派俘虜去而已。
便是真要打,那就和他們打上一場!”
知道已說不動這兒子,李淵乾脆問楚禎“先生之意如何?”
眾人也都看過來。
楚禎說道“突厥南下,兵臨長安,勢必要劫掠一些東西才肯罷休,或者打上一場,才能逼迫他們退兵。”
眾人對此都沒疑問。
楚禎再說道“在後世有句話,叫做‘核武器的最大威懾力,是其在發射井上時’。”
李淵,魏征,李靖等人都不知何為核武器,李世民倒是想到了。
楚禎笑著解釋“核武器是一種能炸毀整座城市的炮彈,發射井等同於大炮引線還未點燃時!”
也幸虧火藥給製造出來了,不然楚禎解釋不了什麼叫炮彈。
李世民立刻道“先生之意,是讓我不要用大炮和長槍,而是隻用做威脅突厥兵馬?”
“如果你不打算打的話。”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打,那就把火藥武器藏起來,等決戰時再用。
這話是李世民說過的。
殿內眾人議論了一會,多集中在楚禎說的炸毀城池的炮彈。
“二郎!”
李淵開口問“你實話告訴我,你製造了多少大炮和槍支?”
楚禎臉色古怪,但照顧李淵麵子,還是沒多說什麼。
“大炮有二百,槍支有五千餘。”
大唐現在什麼都缺,缺人,缺工匠,缺鐵,火藥也不多。
李淵再問“這些大炮槍支,能否擋住突厥人攻城?”
李世民也沒有底,他隻從視頻內見識過如何使用槍支大炮來列陣、作戰,並沒有實戰過。
“視頻?”
在李淵追問下,李世民拿出平板,把眾多文臣也叫過來一起看。
李靖已經看過多次,但仍舊圍了過去,給眾人解釋“此乃殿下從楚先生那得到的視頻,裡麵是兩支數百年後軍隊的作戰記錄,一方是燕軍,為進攻方,五萬人;一方為明軍,十數萬人,雙方戰於燕地。”
楚禎微微一笑,大唐君臣都不知燕軍和明軍來自哪,估計以為是兩個國家和勢力在對戰,絕不會想到燕軍是藩王造反拉出的軍隊。
李淵目光緊緊盯著裡麵,心中又受到了一次震撼。
從高空俯視一整片軍營,是那什麼無人機?
視頻開頭安靜了十秒,眾人隻看到明軍渡河完畢,正欲修築營地防禦工事。
突然,遠處傳來數千匹駿馬一起奔馳的聲音,眾人立刻知道,這是襲營!
李靖為眾人講解“燕軍時機抓得非常好,三千人長驅直入,直奔帥帳……”
眾人看得入迷,喊殺聲仿佛就在耳邊響起,燕軍馬踏聯營,使人熱血沸騰。
也不知過了多久。
“火器呢?”
有人問。
剛才一係列畫麵中,火槍大炮幾乎不曾出現。
他剛問出來,下一刻,燕軍主力殺至,明軍呈現出大片的混亂,但仍有不少明軍組織了防禦陣型。
火器終於登場。
麵對燕軍的騎兵,組成陣型的明軍依照口號來射擊,子彈射出後,士兵後退,快速換上另一組。
三輪射擊後,陣型被衝散,陷入各自為戰中。
不過,子彈的威力已經讓他們印象深刻,凡是打到騎兵身上的,便是鎧甲也擋不住,馬匹直接摔倒。
另外,整片戰場到處都是爆炸聲,且彌漫著火藥點燃後的濃煙,同樣令他們印象深刻。
這與他們見識過的戰場截然不同!
視頻播放完,李世民看向眾人,尤其是看向父親。
當時他給尉遲恭、程咬金他們播放此視頻後,眾將沉思了許久,都被這新穎的作戰方式震驚到。
並得出結論
如果他們與這支配備火器的軍隊對戰,正麵對敵之下,大概率要輸。
火器的殺傷力強,破陣效果也強,加之那種冒著濃煙的火箭,能直射入陣中,使人不斷咳嗽流淚,維持陣型更難了。
“……二郎伱來決定吧。”
看完視頻,李淵像是又氣餒了不少,指了指視頻內,嚴肅地對李世民說道“日後唐軍也要如此打仗,多製造一些槍支和各類火器,令士兵練熟!”
他知道怎麼帶兵打仗。
正是因為知道,所以能看出來這場戰爭中火器的作用。
即便沒有完全認識清楚,但他也能看出來,這兩支軍隊都是精銳軍,帶甲之卒非常多,被襲營後也能很快組織反攻。
兩支精銳之師都裝備上火器,已經說明後世打仗就是這樣子的,大唐也要有自己的火器軍!
“是,父親!”
李世民領命,又稟告道“請父皇擬一份文書,斥責頡利背棄盟約,趁我國內有難時南下,命其速速離開,否則我借電台之利,天羅地網布下,頡利再難逃脫!”
李淵略一沉吟,也答應下來,命蕭瑀草擬一份文書,他再抄錄一遍。
楚禎看懂了李世民邀請李淵來的用意。
這次突厥南下,就是趁玄武門之變,大唐局勢不穩時悍然入侵,意圖一波暴富。
李世民反其道而行,告訴突厥人,大唐雖經曆一場風波,但皇帝與太子卻是一條心,誰也撼動不了!
會議結束,李淵走之前感慨了一句“要是燕軍那領軍衝營的主將能來大唐,朕一定封他為征虜將軍!”
楚禎差點沒笑死,某種意義上說,朱棣就是征虜大將軍!
李世民趕緊說“父親,此人就是燕王,日後也當上了皇帝,他是不會來大唐的。”
“哦,他是哪國的燕王啊?他後來消滅明國了?”
李淵與他走出去,隨口又問。
“……”
李世民不敢回答了。
趕緊送父親離開。
……
第二日。
楚禎還沒起床,李孟嘗就急匆匆來敲門報信“楚先生,渭水有變!”
“什麼?那麼早!”
楚禎一下子清醒了,趕緊起床。
等他出門,騎馬來到渭水旁,遠遠就看到了唐軍列陣在河岸,而對麵的突厥軍,則是將眾多浮木紛紛拋入水中,像是要準備渡河。
李世民換上了鎧甲,騎馬在高處用望遠鏡遠遠看著對岸,李靖手中也有一個望遠鏡。
不知為何,看到兩人一起用望遠鏡觀察敵情的一幕,楚禎就想到電影裡,元帥們也是用望遠鏡瞭望敵人動向。
楚禎沒有去問,在一旁看著。
他可以肯定,這時候李世民到河岸喊一聲,頡利必來。
但李世民按捺住了。
不多時,宮裡來了一位宦官,急忙給李世民傳遞李淵的話“陛下請太子殿下速速和議!”
楚禎看了一眼長安城,也虧得是李世民,否則李淵李建成做決定,現在突厥早退兵了——拿到賠償,自然就退兵了。
李世民一擺手,淡淡道“你回去,說我自有打算。”
這宦官也沒走,訕訕的站一旁。
河對岸,突厥人動靜更大,也不知他們從哪搶來船隻,此刻全都擺在了河岸邊,大量穿戴甲胄,披散著發辮的突厥人登上了船,做鼓噪渡河狀。
唐軍離河岸有十丈遠,並非在岸邊列陣,似是避其鋒芒之意,也像是仍在克製。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突厥人在對岸綿延數裡地,烏泱泱一大片。
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