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空史記!
下午四點,楚禎第一次乘上了漢朝的馬車,與劉備、徐庶等人前往曹操府邸,關羽張飛二人也同往。
不久後,來到司空曹操府邸,進了廳內,楚禎在侍者的引領入席,坐於廳內右側。
左側已坐著曹操府上的不少人,可惜楚禎認不出誰是誰。
片刻後,身穿玄色袍服的曹操來到,眾人起身行禮,再次落座。
酒過三巡,曹操命人端上來一物,楚禎定睛看去,發現是一張白色紙張。
“將此紙傳於眾人。”曹操下令。
白色的紙張在眾人手上傳開,一些人麵露驚訝之色,但多數人都是神情鎮定,也不知是早已知曉此事,還是不為所動。
眾人閱畢,曹操才問“諸公以為此紙如何?”
一時無人回答,能說的事情太多。
“玄德以為如何?”
曹操點名劉皇叔來回答。
楚禎拿著漢朝的青銅器酒杯,慢悠悠喝了一口,心裡想著,是不是回去時候順一隻酒杯回去,曹操府裡的酒杯,想來價值不菲。
但也有可能是摸金校尉從西漢、東漢皇陵挖出來的青銅器,也不知曹操現在掘了幾座皇陵。
劉備道“此紙據傳乃是用南陽仙人賜下的造紙術來製造,備看來,此紙將來必定會取代竹簡,成為我等手中捧讀之物。”
此話一出,眾人議論紛紛,皆讚同此紙可取代竹簡之說。
議論的重點,放在南陽仙人身上。
白紙回到曹操手上,他拿著這紙張歎道“去年征張繡時,我已聽聞南陽中有仙人,可恨當時張繡並未報於我,反而找了幾個婦人來欺瞞,掩飾其奸計,令我兒被擒。”
楚禎臉上微微一笑,心裡道,不是曹老板你一炮害三賢嗎?
“如今!”
曹操目視眾人“南陽士族從仙人那得了此造紙術,將好用且便宜的紙張製造出,令商賈往南販賣,致使許都一年後方知此事,實為可恨!”
劉備拱手,請願道“備願前往南陽,為司空探知仙人蹤跡!”
“先不急此事。”
曹操擺手,目光看向楚禎“楚先生來自南陽,可知南陽之內,誰人見到了仙人蹤跡?”
劉備心中一跳,不動聲色的看向楚先生。
在他身後,跪坐喝酒的關羽張飛二人,也看了過去。
“人在山中方為仙。”
楚禎玩了個猜字謎,“想來隻有隱士才能見到仙人。”
“南陽多隱士乎?”
“天下大亂,隱士自然多。”
曹操看著他半晌,說道“我觀楚先生氣度非比常人,能否為我引薦一兩位隱世不出的大賢?”
楚禎臉色古怪,問他“若真有賢能之人,司空可願親自前往請其出山?”
曹操笑而不語,有一人看向楚禎,不輕不重的說道“明公乃大漢司空,便是有隱世大賢,明公也無需屈尊前往,楚先生之言可是玩笑乎?”
左側眾人都笑起來。
關羽大怒,猛地站起身。
楚禎用眼神感激關二爺的挺身而出,卻抬手製止他,對曹操道“南陽有一人,乃是治國能臣,可比古之管仲、樂毅,司空可願前往請其出山?”
“哦,是何人有如此賢能?”曹操來了興趣。
楚禎道“其號為臥龍,有詩曰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未出山而獻策定天下。”
眾人不為所動,料想是誇大之言,唯獨知道內情的徐庶笑了起來,另有劉備心中一動,知道楚先生不會胡言亂語,是確有臥龍其人。
“竟有如此賢士?”曹操道。
楚禎再說“還有一人,號稱鳳雛。”
眾人都看過來。
楚禎卻笑道“鳳雛如何,我就不說了,在我看來天下群雄並起,能與臥龍鳳雛,以及元直比肩者,寥寥無幾。”
他順便誇了徐庶。
徐元直朝楚先生拱手,表示愧不敢當。
眾人本來聽他吹噓,還以為有什麼高見,結果卻是誇了劉備帳下謀士,一時間不由都笑起來。
曹操也沒有再問臥龍鳳雛的事,而是笑問楚禎“楚先生話語淩厲,視天下人為無物,不知先生以為,天下誰可稱英雄?”
眾人齊刷刷看來。
楚禎也吃了一驚,這是“青梅煮酒論英雄”?
不是,這問題該拋給劉備才對!
但,三國演義裡劉備不敢回答,楚禎卻沒這個顧慮。
“英雄者,在我看來,一是治國安邦之才,二是仁義禮智信。”
楚禎笑了下“如今天下大亂,治國安邦之才是找不到了,隻能從仁義禮智信裡找。”
曹操大笑“天下豪傑之多,竟無人能入先生之眼!”
眾人剛想笑,曹操忽然指向劉備“以操觀之,玄德可為天下英雄!”
劉備手中酒杯跌落,酒頃刻間撒了一地。
眾人都望向他,楚禎一時間也懵了,此刻可沒有打雷來幫他掩飾。
劉備麵露喜色,起身朝曹操作揖禮,道“備不敢忘仁義禮智,更不敢忘信。備願往南陽,救回司空之子!”
曹操眯著眼睛,問他“玄德可有把握贖回我那兒子?”
眾人這才知,原來劉備所說的仁義禮智,乃是與去南陽有關。
劉備道“荊州劉表與我是同宗,往日裡有書信來往,且我帳下謀士徐元直與南陽士人關係親近,我去南陽當太守,徐徐圖之,定可將司空之子救回!”
楚禎這才知道,劉備這是有備而來。
曹昂如今在張繡手裡,如果是在兩軍對壘時,以曹操的性格,想來是不會顧及兒子死活,下令進攻。
但如今他抽不開身去打張繡,也舍不得兒子,隻能以“外交”方式贖回。
不過,即便劉備有充足的理由前去,楚禎看到曹操仍舊沒有馬上答應他。
曹操的眾謀士也未有開口,想來之前他們都已討論過。
半晌,曹操才問“玄德往南陽,要領多少兵馬?”
劉備道“備此次前去,乃是以太守身份入主南陽,兵不宜多,多則會引起張繡忌憚,也不宜過少,少則會令張繡等人輕視。張繡有三萬餘人,備隻需五千人足矣!”
五千人不少了。
楚禎知道三國的幾場大戰都是十萬兵力級,劉備在小沛多次招兵,都隻是招來萬餘人。
曹操沉思片刻,又問“連同你那一千餘人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