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鶴在替李氏伸冤,明察暗訪的十年間,駱家因何放任?
駱家久居京城,不說手眼通天,也不該對孫鶴的暗查毫不知情吧?
他們不知道一旦孫鶴查到蕭無晟,自己就暴露了嗎?為什麼不作出反應?
駱家若做出反應,孫鶴早該被暗殺!
唯一的解釋就是,駱家並不懼怕通敵案被翻出來,他們未曾參與對李氏的構陷!
否則,李琪活不到現在,李氏三族也無法在隨州存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再有一點,長公主雖然有封地,也有私兵,但一直住在京都駱府,甚少返回自己的封地,私兵形同虛設,根本充當不了殺手!
還有,即便都不去考慮這些潛在的邏輯偏差,就說一點,駱家如果隻是了掩飾真相,又為何要連吳應雄一起構陷?
潛在的微妙是,吳家和駱家的私下關係還不錯,吳應雄之子吳儀便是駱姿的忠實追求者。
以至於兩家關係處得不錯,駱家因何構陷吳應雄是禦史案的主謀?
因此,駱家是主謀的概率,儼然比吳應雄本身更低!
而第三個要進行“有罪排查”的,就是漠北王蕭爾沁。
但他的嫌疑,其實是最容易排除。
第一,通敵案發生時,蕭爾沁還是小夥子,沒能力、也沒理由參與構陷李放。
第二,他雖與先太子蕭爾康是親兄弟,一母同胞,但多年並無往來,實際感情怎樣不得而知。
關鍵是,他就藩後就一次都沒回過京城,連蕭爾康死了都沒能回來,如何將杏園改成殺手基地?
楊宣說過,蕭爾沁其實是一個孤臣,空有民心和功勳,卻不得朝廷百官的支持。
換言之,他其實是沒有同黨的,沒有同黨又如何改造杏園?
第三,禦史案發時,他正在燕州指揮大戰,手下親兵都在誓死護國,如何來到京都殺人?
且相對來說,在眾多嫌疑人中,他屠殺台府的動機是最弱的。
若說一定有,就是為了奪權,但對於一名武將來說,起兵奪權不是更加迅速有效嗎?
為何要耍什麼權術?
再者,如果他是凶手,皇帝密詔,他會輕易回京嗎?
即便回,也不會隻是帶區區百人兵馬而已!
但不得不說的是,他也是目前這三大嫌疑人之中“最危險”的存在。
隻因先太子蕭爾康是在他封地內死亡的,有太醫認證蕭爾康是死於疾病還不夠,關鍵還要看皇帝私下信不信!
顯然,根據徐sir目前的認定,皇帝其實是不願相信蕭爾康是病死的。
要不然,連蕭爾康的葬禮他都不願下旨召回蕭爾沁,為何立新太子就叫回來了呢?
難道皇帝不怕“狼王”一回京,漠北蠻夷伺機攻打燕雲要塞?
最大的可能性便是,對於燕雲之地的防禦,皇帝早有安排,召回蕭爾沁乃是為了問責,並查清蕭爾康的死因。
至此,若引用這一套“有罪排查,無罪推定”的原則,禦史案主謀潛在的三方勢力,理論上都能擺脫嫌疑。
原以為已經逐漸明朗的案情,頓時又疑雲密布。
但可以確認的一點是,事到如今,禦史案的發生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掩飾李氏通敵案那麼簡單。
蕭無晟這個主謀,或許隻是個被廢棄的棋子,也隻是李氏通敵案的主謀而已,並沒有製造什麼禦史案。
禦史案另有主謀,兩案可分立!
因為,蕭無晟極有可能不知道孫鶴等人在追查他!
一個被貶黜的郡王,再無權勢,在京都也沒有根基,如何能知曉孫鶴在密謀徹查他?
一開始徐安認定的因果關係,似乎仍處於誤區之內。
通敵案與禦史案不存在必然關係
極其微妙而又令人斐然的一點是,如果將主謀的身份特征與殺人手法都套用在某人身上,徐安驀然間發現竟出奇的吻合。
而這一假定,一旦有證據支持,方可說此案方才初現端倪
眼下,見到龐、楊二人沉默,徐安臉色一動,執筆走向那麵釘滿白紙的牆上,邊寫字邊說道“老龐,見仁,你倆還記得我們總結出來的,幕後主謀的幾大特征嗎?”
喜歡禦史大官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禦史大官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