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無人能敵,也不說無所不能,但隻要這個道理還在,自己就還在。
正常的修士,應該抓住機遇,抓住一個道理,勇猛精進,而不是分散精力。
但王陳不懼浪費時間,他有機會去其他位麵,就有充足的時間將三個道理都掌握。
這是他的優勢,有優勢,他就要利用好這個優勢。
也許在入道、成道的階段,一個道基和三個道基差彆不大。
但如果後麵還有路要走呢?
雖然鯤虛界的曆史,記載了近古以來,隻有二祖三皇成道,也就是天人道果,二祖三皇的天人道果無高低之分,但史書可沒有記載天人道果後麵就沒有路走了。
史書明確的記載,二祖三皇是飛升了,不是死了。
飛升之後,去哪了,飛升又是什麼境界?
按照王陳的理解,先入道,度過四九天劫,再成道。
那道之後是不是應該超脫這個道呢?
那時,是成道一個更容易超脫一點,還是成道三個更容易超脫一點,就誰都說不清了。
王陳也是在賭。
這一條路沒人走,他隻能賭。
多幾個道果備而不用,遠比沒有,要更讓王陳安心一些。
王陳不斷理順思路。
確認接下來精血、元氣、靈魂的三個方向。
最容易入手的當然是元氣。
他已經得了王碩《聖人經》的修行手記,這條路也很符合王陳的心意。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意已動,明心即理,持守知行合一,而致良知。
等待手機穿梭位麵冷卻結束,王陳便要擇一世界,去知行合一,徹底完善元氣入道之前一切存在的弊端。
浩然府十萬年來,無人入道的《聖人經》,便是隻有總綱領,缺了知行合一的實踐路徑,以致於無人入道。王陳想做這個十萬年來第一人。
到時候未嘗不可自成一派,不用再去守那浩然府背負了十萬年的天皇包袱,輕車上路,以良心為出發點,不以利益為出發點,傳道授業,使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豈不妙哉。
精血、神魂入道,還需待元氣入道之後,再行安排。
想罷。
王陳睜開眼睛,看清未來方向的通透,讓王陳整個人神光湛湛,尤其是那一雙眼睛,閃爍著白茫茫的浩然之氣,明亮但卻不刺眼。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旁邊也盤膝修煉的雲挽歌、花青魚,受到王陳氣息感染,冥冥之中有了頓悟,師門傳承的大法連破幾個關卡,渾身氣息暴漲,在周圍形成一股小龍卷風,壓得周圍花草樹木搖曳晃動不休。
王陳輕輕揮動,周圍花草便被保護起來。
然後,繼續看護兩個小子突破。
真是好運的小家夥,想必師門極其不凡。
那股飄飄乎、渺渺乎的獨特韻味,像極了天道的高渺朦朧,遠超於王陳自創的功法。
王陳眯眯眼,輕輕地歎氣,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還是太淺了。
有些傳承,可以跨過自凝道基嗎?這是何種道理?
強行在修煉者的生命裡銘刻道之法則,奪天之造化。
他已經不敢想了。
這兩小子背後的師傅,想做什麼?
這般想著,雲花二少也雙雙睜開眼睛,眼中喜意畢露。
“大哥,我脫胎境界了。”
“我也是”
王陳嘴角抽搐,他不想評價,真的很難評。
他真想問問手機,你出來看看到底誰像開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