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張縣令送去了計劃書,陸青山他們就要全力收甘薯山芋了。
今年村裡人不但要收獲自家種植的山芋甘薯,還要收楓林山上的野生的。
再就是那幾個山坡上的板栗。
村裡人為了以後方便挖山芋,已經連續出工,把通往山芋地和甘薯地的路,修了個七七八八。
就差修通往竹林的路了,村裡人準備明年有時間再修。
挖山芋甘薯可是急不得的活計,也比較費勁,但是收獲也是非常喜人的。
畝產最高達到了兩千斤,最差的也在一千五左右。
彆說是村裡人震驚了,就是大司農,也震驚的無以複加。
據他所知,不論是中原腹地,還是邊塞苦寒之地,從來沒有一種作物能畝產千斤,更彆說兩千斤之多。
這麼高產量的作物,能養活多少老百姓呐!
大司農激動的在他的冊子上,又記錄了這空前的數據。
這可是他親自跟著村裡人開荒耕作,親自挖出來的東西,又親自稱重,得出的數據。
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卻又那麼不真實。
這真是大越之福,天下百姓之福啊!
他找來村長,讓他務必多留種,留好種。
明年就在這臨川縣先推廣,隻要種植的人多,慢慢的,數量越來越多,物種也會流傳開來,老百姓接受的過程也會容易不少。
村裡人起早貪黑的趕著挖山芋甘薯,永平侯鄧大魁也從京城趕了回來。
這次與他同行的還有鹽務司的官員,還有鹽監司的巡察,從水路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定州。
在定州總兵府,調集了一隊人馬,由鄧大魁帶著去了鹽湖。
經過鹽務司和鹽監司的測量,發現這鹽湖含鹽量非常大,太適合曬鹽了。
隻是北境氣候特殊,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也就三個月左右。
除了漫長的寒冬,其它幾個月不冷不熱,比不得東麵和南麵,要曬鹽不太理想。
不過,遠離鹽湖的那座鹽礦,含鹽量確實非常驚人。
在開采鹽礦的同時,也可以曬鹽。
隻是,要在這裡開設礦場,卻有些難度。
因為附近沒有淡水,礦工的吃喝是大問題。
離鹽湖最近的一條大河,還在三四個山頭之外。
要是每天都翻山越嶺的去運水過來,就有些太不方便了!
鹽務司的人就帶著牙衙役,在附近尋找水脈,看能不能找到山泉,或者大河的上遊,把水引過來。
鄧大魁本來想回到楓林村去,又有些不放心。
這裡可是真正的深山老林的,上次他們就遇到了老虎和大熊,留下言鹽務司和鹽監司的官員,萬一跑出來幾個大家夥,可就糟糕了。
於是,他特彆提醒大家要小心點,千萬不能單獨行動。
既然走不了,他就陪著大家找水源。
其實他心裡也清楚,這件事情要是讓小外孫女來辦,絕對比他們在山裡麵瞎摸來的強。
但是他又不能說出來。
就讓大家先找吧!
要是實在找不出來,他再去找小外孫女問問。
眼看天氣一天一天涼下來,陸元元心裡也著急。
今年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耽誤了她找大哥的時間。
看家裡的甘薯山芋已經挖的差不多了,她就不再管了,每天都找借口出去。
然後騎著大金,在附近的州府縣城,尋找大哥的蹤跡。
最先去找的就是青州府,因為青州離定州最近。
騎馬或者坐車的話,要走十幾天,但是騎著大金,半日就能翻過山脈,來到青州府。
她知道,上次外公也來青州找過,而且還拜托了青州知府下發了公文,但是還是遙無音信。
不過她還是有些不死心,想在青州府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