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80年代當村長!
在小地方,乾部這個工作那絕對是讓一般老百姓眼紅的想流血的角色。
畢竟不但捧著鐵飯碗,還有點小權力……
比起土裡刨食還得承擔農業稅雙提留的各種攤派雜稅,一年到頭累的半死卻隻能圖個溫飽的老百姓,那是不知道強到哪兒去了。
卻不知道這些地方乾部,一個個也是一肚子苦衷。
錢少事多也就算了,還動不動就得受夾板氣——下去收稅老百姓沒錢交隻能各種手段,結果就是被老百姓罵的十八代的祖墳都得冒青煙,回頭各種稅收收不上來,完不成任務又被上頭罵個狗血淋頭。
這就算了。
最關鍵的是事業沒前途——為啥?
能到小地方當乾部,肯定沒什麼關係吧?
沒關係想升遷得靠啥?
兩個字,政績!
地方發展不起來,各種稅收一塌糊塗,哪兒來的政績?
正是出於這種情況,地方乾部一邊被老百姓羨慕的流口水,一邊自個兒滿腹牢騷,有苦沒處說,彆提多窩心了。
站在楊明麵前的這幾位,就是其中的典型。
也是因此,在聽到楊明關於勞務公司的種種之後,那表情感動的,簡直都差點給楊明跪下了。
畢竟不說這些事要是乾成了,那不但是實打實的政績,更是可能被豎為典型,被無數落後地區借鑒的寶貴發展經驗——彆說是往上提一提,便是提幾提,提幾十提都不是沒有可能這點,就說地方上……
人心那都是肉長的。
雖說一天天的催著這稅那收,可看著轄區裡的老百姓那一天苦哈哈的樣兒,誰心裡真能好受的了多少?
要因為自己幾個,地方上的老百姓發展了,有錢了。
不說滿足感成就感或者老百姓的千恩萬謝這些,就說出去了碰著同僚,一句哪兒哪兒以前窮的叮當響,能發展起來那可全都是我的功勞——吹個牛比都得比彆人硬氣!
“不愧是從發達地區過來的大老板,這主意出的,簡直是字字千金啊!”
幾人一臉楊總你可幫了咱們大忙,說著些等事成了,地方經濟好轉了,非得組織老百姓給你建廟立碑,早晚三炷香之類的同時,懊惱的直抓頭發道“咱們在地方上乾這麼些年都沒想出半點辦法,沒想到楊總你溜達一圈就想出了這麼好的法子——我們這乾部當的,真是全都當狗身上去了!”
看著幾人那模樣,楊明忍不住好笑,心說我要真有溜達一圈就一個好主意的本事,那就好了……
如勞務公司組織勞務輸出帶動地方經濟這種模式,那可是集中時代經驗,以及無數人的摸索才最終成型的曆史結晶,可不是誰腦袋一拍就能想到的。
畢竟這種事沒成功之前,那可都屬於天馬行空,再聰明的人也萬難想到的法子。
隻不過這法子雖然好,但也有幾個弊端。
一是曾經的勞務大軍出現的時間已經是九十年代初,而不是現在。
以現在的經濟發展規模和企業的用人需求,也就勉強能消化一下沿海或者相近地區的富裕勞動力,根本不至於需要內地勞動力的程度。
因而勞務公司組建之後,在廠家的對接方麵,估計得下大功夫才行,而不像十年二十年後,都是人求著勞動力過去。
再一個就是時下的勞動法不完善,欠薪跑路的情況多不勝數。
因而就算對接好了找到了活乾,能不能拿到錢還不好說。
聽到楊明擔憂的這些,幾人原本興奮的差點都想唱歌跳舞的情緒總算稍減……
不過想到隻要出去了總有希望,全都待在老家,那可就真是一點希望都沒有。
因而幾人隻是稍稍擔心之後,就表示困難雖多,但自己等人還是要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