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80年代當村長!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任何稍微和中字頭沾邊的,那都無一不是富的流油!
要在這裡頭掛上了號,那可真是小母牛玩倒立,一下就牛逼上天了。
要錢有錢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想擠進去的人簡直多如過江之鯽……
中字頭的尚且如此,那就更彆提中科這種國之根基所在的單位部門了——想代管這種單位部門,那不癡人說夢呢麼?
但楊明之所以敢這麼說,那是因為他知道富得流油,那都得是很多年後的事情。
在當下,或者未來的十餘年之內,中科下屬的很多部門,對上頭來說那都是一個丟丟不了,養養不起的爛攤子。
要有人願意出錢幫忙養人,那麼彆說是要個代管的名頭,便是讓相關領導跪下來喊爹……
怕都大把的人願意搶著來。
這種事實,從一群人等聽到楊明說隻要可以答應自己的條件,自己甚至可以幫忙代管單位之時那興奮的幾乎都要發瘋的表情上,便能看出。
畢竟作為內部人士,他們可比楊明這個外人要更清楚中科相關部門現在過的有多窘迫。
在座人等,個頂個都是中科旗下,而且每個人背後單位的規模都不小,少的七八百人,多的一千大幾百號人。
要這麼多人都年輕力壯,那還好說。
可問題是在這麼些人裡,真正能乾的也就那麼百號,剩下的幾乎全都是退休職工!
以前一切背靠財政還無所謂。
畢竟人即便再多那花的的也都是國家的錢,跟個體沒多大關係。
但最近幾年情況就不一樣了。
隨著改開的深入,官方不再和以往一般大包大攬,而是鼓勵各方自主經營,甚至是自負盈虧。
如一些企事業單位還好,畢竟人家有門路有經驗,不但可以通過門路搞些外彙指標等等賺錢,同時還能發展第三產。
但如在座等人的單位可就不一樣了。
畢竟他們以前的一切,都是以國防需求為基礎,在研究方向上根本不考慮市場,所以根本搞不了第三產。
更何況即便是搞的了第三產……
那第三產得搞得多好,才能養得起七八百名退休職工啊?
而且還不是養一天兩天,而是得養一輩子——畢竟這些退休職工絕大多數可都是當年從兩彈一星工程退下來的,無論是誰都不敢說不管。
如此一來,發展第三產這條路便算是斷了。
至於如利用外彙指標倒騰這種,那就更不用想——畢竟一群多少年都隻知道撲在實驗室裡的人,讓他們跟那些常年鑽營的人一起拚走門路……
那能玩得轉麼?
這種情況,官方明顯也想過。
也是因此,上頭雖然定下了希望各方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策略,卻也沒有完全一刀切,而是對他們這種缺乏出路的部門網開一麵,給了個寬限期。
雖說在寬限期之內,財政方麵的基本保障發放不會停止。
但那一個月幾十塊的基本工資最多也就是讓大家餓不死而已,擺明了就是逼著大家想出路……
要什麼都不乾一直這麼拖著,萬一哪天上頭的財政補貼真給斷了,那怎麼辦?
前有狼後有虎,乾耗也不行……
總之一句話就是,最終幾年下來,在座人等單位能夠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利用各種學習啊交流的名義,儘可能的多送些所裡的人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