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早有準備,但南北同時開戰,內憂外患,這段時間,朝中上下大多都是連軸轉。
尤其是兵部,兵部的尚書侍郎幾乎都住到了兵部衙門,十日才得回家一趟,平日都是由家裡人送飯。
朝臣們也要看上麵的眼色。
皇帝重視,他們便不得怠慢。
先帝時,還有些人可以玩玩小花招,發發戰爭財,但到了元德這一朝,有這個想法的,約莫都去陪先帝了。
這會兒子,當然要一心為公。
打仗不是什麼簡單的事,從排兵布陣,還有糧草供應,都要深思熟慮。
尤其是元德帝本人就懂這些。
皇帝對這兩仗都很重視,這才是應有的態度。
有戰爭,就要死人,就會有百姓要流離失所,不論是君王還是帶兵打仗的將軍,哪怕是必勝之局,要考慮的,也不能僅僅是輸贏。
如果能少流血,忙碌點又算什麼呢?
兵部人手不夠的時候,京兆府都要被調去幫忙,薛道這段日子就是如此,一邊要顧著京兆府的事,一邊還要在兵部忙活。
有同僚笑他,原本可以躲清閒的,是他自己把握不住。
薛道也隻是笑笑。
同僚們說得也沒錯,不久前薛道還真有個機會,不僅可以躲清閒,運氣好點,還能一飛衝天。
說起來,還是中秋之後,陛下有意在文臣中,挑一個在尚書房授課。
據內部消息,陛下挑的可不僅僅是授課老師,而是想為二皇子挑一位先生。
一般情況下,如果不出意外,這位先生,是要一直輔佐這位皇子長大的,授他詩書,教他道理,如果是太子的話,還有帝王權術。
總之,要將這位皇子培養成皇帝想要的樣子。
都曉得,帝王如果皇子眾多,是沒有時間和精力一一教導的。
所以“先生”,還擔著“父親”之責,往往小皇子同自己的先生,比父皇還要親。
多年陪伴,又是利益共同體,當然更加親近。
所以,這是一樁不錯的投資。
如果運氣好,這位皇子以後有大造化,那這位“先生”,可就是帝師。
哪怕在此之前默默無聞,無法躋身朝局中心,但若是龍椅上坐的是自己的學生,連越幾級,加官進爵,完全不是難事。
無疑,這是一場豪賭,也是條捷徑。
皇帝給皇子挑選先生的時候也有講究,才學不必說,還有家世,看重哪個兒子,便會為哪個兒子加重砝碼。
但鑒於如今世家的情勢,以及元德帝的行事作風,大概率不會為兒子挑選世家的先生,大皇子就是如此,二皇子這兒,估計也是一樣。
如薛道這樣靠著科舉做官,有真才實學,又能乾,但身後沒有什麼世家背景的,正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