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掃描完畢!
尉繚
武力值96點
統帥值105點
智力值105點
政治值101點
技能一戰略大師尉繚在製定軍事戰略時,統帥值提升7點,智力值提升7點,尉繚在製定滅國的軍事戰略時,統帥值額外提升7點,智力值額外提升7點。
技能二出謀劃策尉繚在出謀劃策時,智力值提升7點,尉繚在為君主出謀劃策時,智力值額外提升7點。
技能三變法圖強尉繚在進行變法時,智力值提升7點,政治值提升7點,尉繚的變法得到君主支持時,尉繚的智力值為提升7點,政治值額外提升7點。】
尉繚(生卒年不詳),名繚,姓早已失傳,因做過秦國國尉,遂以官為姓。
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秦王嬴政的重要謀臣。戰國時期軍事學家。
秦王贏政十年(前237年),尉繚從魏國來到了秦國。
尉繚一眼就看穿了秦王贏政陰險的內心,不願為秦王效勞,於是等待時機逃離秦國。
然而,秦王得知消息,馬上派人誠心挽留,並將其任命為秦國國尉。
尉繚自始至終參加了大秦王朝的統一戰爭,對秦國製定軍事路線和軍事戰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適應新興封建階級政權變法圖強、兼並統一的需要,在軍事思想上繼承前人又有深化,認為戰爭性質有“義”與“不義”之分,主張“挾義而戰”,誅暴亂,禁不義,攻取一國一地後,保持社會安定。
注重正確決策,靈活運用謀略,以爭取主動。
強調“製必先定”、明常決罰。
尉繚著《尉繚子》為“武經七書”之一,其軍事理論在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尉繚子》問世後,受到曆代統治者和兵家的重視。
唐魏徵將其收進用於經邦治國的《群書治要》之中,宋代被官定為武學經書,後世兵家多有引述。
它很早就傳到倭國,倭國研究、譯注《尉繚子》的兵書有慶長十一年(1600)元佶《校定訓點尉繚子》、林道春《尉繚子評判》等三十餘種,此外還有朝鮮刊本。
《尉繚子》是一部具有重要軍事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的兵書。
同時也應看到《尉繚子》中也存有糟粕,如鼓吹用嚴刑酷法來維持紀律的執行等,是剝削階級軍隊官兵對立的產物。
尉繚一到秦國,就向秦王獻上一計,他說“以秦國的強大,諸侯好比是郡縣之君,我所擔心的就是諸侯‘合縱’,他們聯合起來出其不意,這就是智伯(春秋晉國的權臣,後被韓、趙、魏三家大夫攻滅)、夫差(春秋末吳王,後為越王勾踐所殺)、閔王(戰國齊王,後因燕、趙、魏、秦等聯合破齊而亡)之所以滅亡的原因。
希望大王不要愛惜財物,用它們去賄賂各國的權臣,以擾亂他們的謀略,這樣不過損失三十萬金,而諸侯則可以儘數消滅了。”
一番話正好說到秦王最擔心的問題上,秦王覺得此人不一般,正是自己千方百計尋求的人,於是對他言聽計從。
不僅如此,為了顯示恩寵,秦王還讓尉繚享受同自己一樣的衣服飲食,每次見到他,總是表現得很謙卑。
尉繚懂得麵相占卜,在被秦王賞識之初曾經認定秦王的麵相剛烈,有求於人時可以虛心誠懇,一但被冒犯時卻會變得極之殘暴,對敵人也毫不手軟。
尉繚認為這樣的秦王欠缺照顧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多次嘗試逃離秦王為他安排的住處。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誌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誌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遊。”
尉繚這段話也是曆史上關於秦始皇麵容的最早記錄),相傳“曾與弟子王敖一夕遁去,不知所往。”
尉繚剛入秦時,與後來的秦國將軍蒙恬偶遇,蒙恬為之親自牽馬,請回府中。
蒙恬曾請尉繚繼續著書,尉繚斷然回絕,並打算離開蒙府,在蒙恬的苦苦央求下才留下。
秦始皇嬴政多次求教,尉繚多次拒絕,後來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