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糊“女性的名字,少有留名於史書,哪怕她是皇帝。”
迷霧麋鹿迷了路平陽公主太平公主也沒有留下名字,長孫皇後隻知道小名觀音婢。
言不由衷鄭觀音和觀音婢,以前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會不會尷尬?
獨自飛翔菩薩+奴婢,是當時的取名習慣,求菩薩保佑能平安長大的意思。
言不由衷太平公主叫李令月才離譜。
癡人說夢上官婉兒更離譜,高宗朝封才人,中宗封婕妤、昭容。曆經高宗、中宗、睿宗、武周四朝。
小時候覺得李家真不講究,猜婉兒到底多漂亮,才能讓四個皇帝都割舍不下。
後來才知道這是巾幗宰相,後宮女官最高到三品。前朝的官做不得,升官隻能走後宮路線。
火樹銀花最妙的是,她給女皇當後宮,哈哈!
奶茶要加糖武皇還有一整個女官天團,神龍政變後全部解散。留下的隻有某某母親、某某妻子的稱呼。
雲與海紅妝時代,千年萬歲,椒花頌聲。
天幕之下的人,習慣於女子名姓不顯露人前,甚至覺得這是一種尊貴的體現。
在家稱呼排行,出嫁從夫姓,後麵加上嫂子嬸子,再往後就是某某娘……
後世為何對女子名字,如此在意?
先前提到明朝開國的馬皇後時,亦曾惋惜不知其名姓,稀裡糊塗用“馬秀英”指代。
劉徹先以為上官婉兒是某位皇子生母,才會與韋後同遭屠戮,卻原來是宰相。
四個皇帝,以李唐皇位的更迭速度,未必隻曆經四朝。
李唐有點神異,不光有女皇帝,還有女宰相。
武德初年的平陽公主李三娘遲疑,她的名字有那麼重要麼?
在家叫三娘,出嫁是柴娘子柴夫人,後來稱呼她為公主。
中間有一小段時間,被稱作李將軍,或許隻有那個時候,才是真的自己?
武周的女皇端坐龍椅,她的本名嗎?
入宮她叫武氏、武才人,太宗皇帝賜號“媚娘”,連高宗皇帝亦是如此稱呼。
後來成為昭儀成為皇後,再無人能直呼她的名字。
她差點都快忘了,本名為何。
太平公主眼睛微微睜大,“令月?”
腦海中回憶一番,唯一能和這兩個字聯係上的唯有一處。
“伏見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嬪公族”。後世人句讀都讀不明白嗎?
糊糊“唐朝之後,讖諱之風稍降。若說再有一條,大約是清朝開國之前,那時候他們還叫後金。
後金滅海西女真葉赫部,葉赫首領詛咒道,即使葉赫那拉最後隻剩下一個女人,也絕不會放過愛新覺羅!
簡而言之,‘滅建州者必葉赫’。
後來大清的發展,果然印證了這一句話。”
言不由衷清朝最後的結局算大勢所趨,慈禧有責任,但不算主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