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吐槽,“包希仁哪會辦案!”性情嚴峻剛正,憎惡辦事小吏苟雜刻薄,反落入窠臼,被人利用。
犯人買通小吏在公堂上凶自己,包拯一看自家小吏欺負平民,氣的揍了小吏一頓,也心軟輕罰犯罪的平民,最後小吏和犯人都達到目的,隻有包拯被騙的團團轉。
不行,這事他一定要記下來,寫進《夢溪筆談》中。
糊糊“種花家三大奇探,狄仁傑、包拯、宋慈。
狄仁傑是大唐宰相,處置的是軍國大事;包拯本職是中紀委員,主要負責懟人;真正處在一線刑獄反而是宋慈,他的《洗冤集錄》是種花家第一部係統的、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專著。”
“獄事莫重於大辟,大辟莫重於初情,初情莫重於檢驗……”
宋慈剛寫完這一段話,抬頭正見天幕提及,感慨道“何德何能……”於狄、包二人並列。
複又喟然道“該是流傳下去了吧!”
糊糊“曆史上的包拯既然少有斷案,為何會成為‘名偵探’的代表,這不得不和他的另一個特質聯係起來——不畏權貴。
據統計,被包拯彈劾的重要大臣多達30人。
沈括曾用一句民間閒話很好概括了包拯的性格孝肅天性峭嚴,未嘗有笑容,人謂包希仁笑比黃河清。
意思是說,看到包拯笑的機會,跟黃河變清澈的概率一樣小。
後來這句話也演變成的包公黑臉的緣由之一。”
迷霧麋鹿迷了路抱歉,現在黃河好像清了一點點。
天涯赤子心上次看到壺口瀑布的視頻,差點不敢認那是黃河。
糊糊“古代的小民生存危機,大多緣於天災人禍,而人禍大多來自於權貴。
包拯剛正不阿的性格,自然能得到的百姓的愛戴和尊重。
於是關於他的種種衍生發展開來,包拯的形象固定為清正廉潔、大公無私。
以一身正氣、大公無私、精於斷案,被稱為包青天。
白天斷案,為世人洗清冤屈;夜晚,就前往陰間判案,拯救蒼天百姓。
人們逐漸將包拯的形象與閻王合二為一。因此,包拯死後,被人稱之為閻王。
包公流傳於世的最知名的故事就是狸貓換太子和鍘美案,對上無一不是當時頂尖的權貴。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說來簡單,宋真宗趙恒無子,後宮中的劉妃和李妃同時懷孕,約定誰先生下兒子,就立誰為皇後,並封太子。
李妃先產子,劉妃妒忌不已,便與產婆太醫等內外合謀,用狸貓將李妃的兒子換下。趙恒見狸貓以為是妖孽,便將李妃貶入冷宮。
而劉妃數日後產子,被風光封為皇後。趙恒駕崩後,臨朝攝政,也是後來的章獻皇後劉娥。”
仁宗朝的臣民們聽見故事,眉頭直跳,這是能拿來玩笑的?
糊糊“現今流傳又各種版本,比如李妃兒子的長大後,擊鼓為生母鳴冤,後來攜母歸隱江湖。
還有一說,劉妃假孕,以李妃子假做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登基的宋仁宗。
而不論在哪個版本裡,包公都大義凜然地將這件事小範圍地捅破了。
但放在真實的曆史背景裡,這個故事效果堪稱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