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糊“接下來兩個故事倒不算柳宗元地圖炮。
蜀犬吠日原意是巴蜀多雨,那裡的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
同理的粵犬吠雪,是粵地很少下雪,狗看見下雪就叫。
兩個詞都有少見多怪的意思。
不是若是冬日蜀地出一場大太陽,粵地下一場大雪,彆說狗,連人都得瘋。”
我愛花花我作證,冬天出太陽,街道草坪上全是曬太陽的人。就算下個雨夾雪,我們都會趴窗戶上看好久。如果地上還能積一層雪,什麼班什麼課都不上了,全出去打雪仗。
李世民想到先前看的視頻裡,那些千裡迢迢去東北看雪的南方小土豆,樂此不疲地往雪裡栽。
他們可能真沒見過雪。
糊糊“到了北宋,南北歧視已經上升到政治地步。
北宋末年的《邵氏聞見錄》記載祖宗開國所用將相皆北人。宋太祖刻石禁中曰後世子孫無用南士作相、內臣主兵。
宋太祖趙匡胤流傳最廣的刻石言論是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儘,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真假不知,反正沒有禁用南人的條款。
不過北宋初年的政治格局的確是以北人為主,開國五十年內無南人位列宰輔。
例如重臣極力反對讓南方人參政。
撫州才子晏殊表現優異,得帝嘉賞,賜同進士出身。
寇準僅僅因為晏殊是江南人而反對提拔重用殊江外人!
臨江人蕭貫當中狀元,寇準說南方下國,不宜冠多士。
蕭貫當不成狀元,寇準逢人便說又與中原奪得一狀元!顯示出宋朝廷在選錄的過程中極力傾向北人。
政治故事的轉折同樣出現在真宗朝。
景德四年,宋真宗欲用江西人王欽若為相,宰相王旦稱臣見祖宗朝未嘗有南人當國者,雖古稱立賢無方,然須賢士乃可。臣為宰相,不敢沮抑人,此亦公議也。
宋真宗隻得作罷。
王旦死後,王欽若才得以官至平章政事,逢人便恨恨地說王公遲我十年作宰相。
而後王欽若、丁謂、陳彭年、林特和劉承珪幾個南方人,積極參與宋真宗偽造天書,舉行封禪大典的行動,被稱為‘五鬼用事’。
進一步坐實了南人輕儇奸詐、有才無德的觀感,在北方正人君子的心目中,南人幾乎成了小人的代名詞,在反對南方小人的態度上,北人高度一致。”
百忍成金嘴上說的是主意,心裡想的全是利益。南人北人,一樣是人,你占得多了,我就得的少了。
糊糊“故事的最高潮來到熙寧變法時期,兩黨宰相的激烈碰撞。
王安石是南方人,司馬光是北方人。
司馬光上奏宋神宗說閩人狡險,楚人輕易,今二相皆閩人,二參政皆楚人,必將援引鄉黨之士,充塞朝廷,風俗何以更得淳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