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想起被後唐冊封的歸義軍節度使,也曾遣使來宋。
大宋希望歸義軍能牽製定難軍,礙於路途遙遙,中間隔著遼國,隻能給予精神上的支持。
如果扶持歸義軍,在西北方紮下一個釘子……至少能可以牽製西夏。
糊糊“到了元朝時期,異族之身統禦中原。
地域歧視之下,掩蓋的是民族歧視,也就是四等人製度。
即按照其征服地域的次序,分為草原本部蒙古人、中亞為主色目人、中原漢人、江南南人四等。
注意,這個說法在元朝沒有正式的律法條文明確寫出來,是清末的學者屠寄,在《蒙兀兒史記》中總結出來的。
當然,實際上元朝的確是如此施行的。
北宋中期以前官方性質的地域歧視影響了很多南人的仕途經濟,那蒙元則把地域歧視演變為民族壓迫的幌子,也就是一種加強版。
以地域歧視為表,行民族壓迫之實。理由也很冠冕堂皇,越早順從便越會享受到地域優待!
終元一代,全國上下達魯花赤(地方首長)的族群結構變動不大,都是以色目人為主,蒙古人為輔,由色目取代了蒙人應擔任的官職,而南北漢人皆難任。
達魯花赤所代表的政治特性從未有過根本改變,司法不公、長期廢科舉加劇了社會底層漢人的悲慘和憤懣。
漢人和南人就在極端的民族壓迫和地域歧視下掙紮、再掙紮,等到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的口號振聾發聵,便揭竿而起,最終將蒙古人趕出了中原!
但到了明朝初年,民族矛盾解決了,南北方分裂則愈演愈烈。
明朝有一非常奇怪的地域歧視政策,幾乎所有皇帝都嚴格遵守,不敢越雷池一步,洪武二十六年令江西、浙江、蘇鬆人毋得任戶部。
《正德會典》卷二《吏部一·選官》再強調,凡戶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蘇鬆人。
《萬曆會典》卷五《吏部四·選官》接著強調,凡戶部官,洪武二十六年奏準,不得用浙江、江西、蘇鬆人。隻有內閣官員兼任戶部官員不在此列。
口子一開,後麵也就攔不住了。
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規定呢,原因還是在朱元璋,雖然他起家於南方,但對南方人的印象並不好,覺得這幾個地方的人精明太過。
國家財賦,還是要交給老實人管理才妥當。
皇帝‘不喜歡’南方人,南方人還不喜歡這個泥腿子皇帝呢。
朱元璋的野史逸聞聽起來沒幾個好的。”
朱元璋看天幕這麼久,隨手都能拈來幾個,吃珍珠翡翠白玉湯,殺救命恩人,流放百歲老人……
糊糊“講張是蘇州話中的一個詞彙,其含義是聊天或說話。
這個詞彙的來源與元朝末年的張士誠有關。
張士誠在蘇州稱王期間,對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因此深受百姓愛戴。
後來,朱元璋攻克蘇州,張士誠被俘並在南京自縊身亡。
蘇州百姓懷念張士誠,私下裡談論他的恩澤,但朱元璋對此不滿,下令禁止談論張士誠。